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新世纪的栋梁,是我国跨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和教育好青少年,保护其健康成长,是关系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关系到党和国家存亡,民族兴衰的大事。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新形势下全党、全社会共同肩负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党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必将对全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国有三亿左右青少年,他们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点人群。然而,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令人担忧:未成年人刑事成员总量大,比例居高不下,且呈现波浪式上升趋势。据统计,我国1995年判决的少年犯,是1980年的2.35倍。1996年又急骤上升,比1995年增加40%。武汉市从90年代初到现在,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人数的比例从20%上升到30%左右,且有上升的趋势。对青少年的这一状况,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中可采取如下举措: 抓关键——充分发挥表率作用,重视传统美德教育 全面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教师应成为学生的道德偶像、精神支柱、人生楷模,教师应模范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规范,以自身的良好素质,去培养和造就良好素质的学生。全面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时时处处注重学生高尚思想和优良品德的培养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应当把品德教育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达到六个结合:一是把传统美德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二是把传统美德教育与集体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三是把传统美德教育与遵纪守法的行为规范教育结合起来;四是把传统美德教育与孝敬父母、尊敬师友结合起来;五是把传统美德教育与文明礼貌教育结合起来;六是把传统美德教育与立志成才教育结合起来。 抓源头——切实解决辍学问题,严格控制学生流失 许多违法少年是因为流失到社会,无人管教、无人关爱、受坏人影响、自暴自弃等原因走向犯罪的,要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就要堵住源头,不让一个少年流失到社会。 1.执行《义务教育法》,让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是前提。 2.建立防流控辍报告制度是保证。要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较重的课业负担;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学生自护能力;对于不到校上课的学生,开展调查,上门做工作,保证每一个学生到校。 3.做好“学习有困难,品德有缺陷”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难点。对于“学习有困难,品德有缺陷”学生,要坚持在尊重学生的人格的前提下,给予耐心的帮助,以鼓励为主,承认差异,看到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自信心,开展“一帮一”,“不让一个掉队”工程,切实落实教育、转化工作,坚决杜绝不负责任地把学生推向社会的现象。 抓重点——切实抓好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邓小平同志早在1986年就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教师都要进行这个教育。”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也指出,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未来社会是高度法制的社会,法制教育从学生抓起,培养法律意识尤为重要。 1.改革课程结构,让法制教育深入课堂。学校要立足课堂教学,结合国家课程教育大纲,把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之列,逐步实施,循序渐进,让学生增强法制观念,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矫正不良品行,预防违纪、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应以“中小学法制知识读本”为教材,利用晨会、班会,采取案例式教学,使枯燥的法律知识浅显化生动化。 2.加强班级管理,落实日常行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阵地是班级,班级是学生活动主要场所,是一个微缩的“小社会”。要以落实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引导学生参与班规的制定,自觉遵守班规,形成自主的班集体,通过自主班集体的建立,引导学生树立法制观念,认识自我,学会分辨真善美、假恶丑,使之追求美好的东西,摒弃丑恶的行为,培养健全人格。 3.开展各种法制教育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的能力。利用活动,培养学生法制意识,将法制观念和学法、守法、用法的行为转化为学生的一种内在品质。中小学法制教育通过课堂教学进行是必要的,但还需有班、团队活动和课外活动等形式与之配合,内容要具体形象。要通过参观访问、情感陶冶、榜样示范和行为评价等来进行说理疏导,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做到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入耳入心,才会取得实效。 抓合力——建立“三育人”网络,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中小学生作为社会人,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生活、学习、活动的,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育人”教育目标、行为合一,才能发挥教育的合力。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要充分发挥大众媒体和各级各类青少年活动阵地的作用;要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要重视互联网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加强网上的正面宣传和管理力度,防止有害的信息传播;要不断推出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优秀精神食粮,加强对青少年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引导;要依托各级各类青少年活动阵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等,对青少年开展生动形象的传统美德、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教育;要抓住重要节日、纪念日的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让青少年在参与活动中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加大维护青少年权益的力度,打击黄赌毒,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