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每围绕太阳旋转一周都会使地球上的气温产生规则性的变化,人们依此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随着循环往复的季节变化,犯罪行为的发生是否也具有规则性的变化呢?迄今为止多数犯罪学家持肯定的态度。如我国著名犯罪学家康树华先生认为:“季节的变化确与犯罪有关。”(注:康树华主编:《犯罪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543页。)周密先生也认为:“一般说来,夏、秋季节性犯罪较多,而冬、春季节,财产犯罪则骤然增多,性犯罪相对减少。”(注:周密等主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和对策》,燕山出版社,1989年版,第180页。)那么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是否具有季节性特征呢?这个问题虽然看起来是有关犯罪季节性研究的局部问题,但是由于犯罪青少年较其他年龄的犯罪人对季节气温的变化更为敏感,是有关季节与犯罪相关关系研究中最为典型的犯罪群体之一,因此有关犯罪青少年犯罪季节的研究对于推进犯罪季节问题的整体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数据及分析方法 本文对于青少年犯罪季节研究的数据源于天津市1996年和1999年判刑入狱犯罪青少年的普查资料(注:该资料源于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市犯罪普查数据库”。),其中1996年犯罪青少年的人数为2481人,1999年犯罪青少年的人数为1552人。研究中我们首先对两年青少年犯罪时间按月份进行统计,得出两年青少年犯罪发生月份的频次分布,然后将以上频次分布视为两个定距变量组,即1996年变量组和1999年变量组,在此基础上对两个变量组变动进行相似性测度与分析。相似性测度的方法主要有相关测度、距离测度和关联测度,考虑到以上两年犯罪青少年人数总量(或样本总量)有一定的差别,在这里主要采取相关测度的方法,即对以上两个变量组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并进行显著性检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在青少年犯罪时间的认定上进行了一定的处理,一是对于多次作案的犯罪人,我们只保留其第一次作案的时间,其余作案时间未参与计算,二是对于持续性作案的犯罪人,如虐待犯罪等,我们将其犯罪时间认定为开始犯罪的时间。由于对犯罪时间的样本统计具有唯一性,因此对犯罪人以上作案时间的认定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二、青少年犯罪季节变动的相似性及其分析 在一年四季的各个月份中,青少年犯罪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发生频次的季节分布常常会有较大的差异。那么从不同年份的比较看,青少年犯罪在各个季节上发生的频次分布是否具有规律性呢,这就是我们所将要研究的问题。研究的重点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青少年犯罪时间的总体分布是否具有季节性特征,二是青少年各主要犯罪类型的犯罪时间是否具有季节性特征,三是城乡地区的青少年犯罪季节性差异特征,四是青少年犯罪动机的形成形态与犯罪季节的关系。 1、青少年犯罪的季节分布及其相似性 在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中,人们习惯将犯罪青少年的年龄限定在14-25岁的范围(注:参见阴家宝主编的《新中国犯罪学研究综述(1949-1995)》,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第411页。),青少年犯罪也主要是指该年龄段上的青少年所从事的犯罪活动。为此我们对青少年犯罪季节的分析也采用了相同年龄限定,即对犯罪年龄为14-25岁的青少年犯罪季节进行统计和分析。根据1996年和1999年的调查资料,我们对该年龄范围青少年的犯罪时间以月份为单位进行了统计,其各月犯罪的发生频次如表1所示。 表1 1996年与1999年青少年犯罪季节分布表 1996年组 1999年组 月份 发生频次(次) 比例(%) 发生频次(次) 比例(%) 1 210 8.5 134 8.6 2 144 5.8 119 7.7 3 235 9.5 132 8.5 4 212 8.5 123 7.9 5 221 8.9 123 7.9 6 200 8.1 110 7.1 7 230 9.3 171 11.0 8 236 9.5 157 10.1 9 196 7.9 107 6.9 10 225 9.1 145 9.3 11 192 7.7 113 7.3 12 180 7.3 118 7.6 合计2481 100.1 1552 99.9 相似性测度:Pearson correlation 相关系数 0.6256 P=0.030 表1中我们将1996年和1999年判刑入狱犯罪青少年的犯罪月份发生频次进行了统计,以此来观察青少年在犯罪季节的变动情况。从数据的分布看,我们似乎发现了某些一致的东西,比如,在1996年组中,犯罪月份比较高的主要是在3月、7月、8月、10月,而在1999年组中情况与1996年非常相似,犯罪月份比较集中的也是以上几个月份,因此我们得出一个基本观点,即以上两年青少年犯罪具有相同季节性的可能性。为了证明这种可能性的存在,我们对两年青少年犯罪的发生频率的月份分布进行了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1996年组和1999年组的青少年犯罪月份的发生频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256,其显著性检验P<0.05,由此可以认为两组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似性,也即以上两年青少年犯罪有较强的季节性特征。上面有关青少年犯罪具有季节性的结论我们还可以通过图1更为直观地进行观察。如在图1中我们会惊奇地发现,1996年组和1999年组两条曲线除了变动幅度有一定的差异之外,两条曲线的走势十分一致。如在2月份、6月份、9月份为曲线的低谷区,而在3月份、8月份、10月份形成高峰区。这进一步表明了青少年犯罪在季节上分布上的规律性特征。对于以上青少年犯罪具有较强季节性特征的结论解释可能会非常复杂,需要做十分深入的专项研究;由于篇幅上的原因我们在此很难作进一步的讨论,在下面的有关犯罪类型、城乡地域、犯罪动机形成形态与青少年犯罪季节的相似性分析中,我们再作一般性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