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时代高校共青团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世云(1964-),男,广东五华人,暨南大学团委团委书记,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校青年与青年工作研究。暨南大学 团委,广东 广州 510632

原文出处: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在直接提高高校团工作成效,扩大团员青年交往空间,张扬团员青年个性的同时,也会导致团员青年思想道德观念的弱化,处世态度的消极化,影响团员青年的身心健康。高校团组织必须正视挑战,把握机遇,确定现代信息观念,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主流建设,提高团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掌握网上育人的主动权。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02 年 05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C432.62,TP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446(2002)02-0027-06

      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速扩散,以数字压缩技术和卫星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播业面临着一场深刻的革命。网络化作为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的特征,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大学作为提前进入网络时代的社区,正从传统意义上“绝缘体”变成“导体”,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与新技术相伴生的新的冲击[1]。担负着培养人、塑造人责任的高校共青团组织,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掌握网上育人的主动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为人们带来快捷、便利、高效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困扰和负面效应。网络时代无疑是一个因科学进步而给人类带来巨大变革的时代,是一个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的时代。网络冲击着社会,冲击着经济,冲击着教育,也同样冲击着高校共青团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共青团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的过程,就是用丰富、正确、生动的信息,影响、熏陶大学生团员青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精神状态的过程。信息网络的出现及其在高校教育领域的运用,将给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手段、方式、内容、条件、效果等带来全新的变化和拓展。

      (一)网络在直接提高高校共青团工作成效的同时,各种信息垃圾也会弱化团员青年的思想道德意识

      网络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开放程度高,是现代科技的结晶,也是信息社会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截止2001年底,我国上网人数已突破3000万人,其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网民总数的85%以上,并且上网人数还在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高校的青年学生更是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和受益者,互联网已经成了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娱乐休闲的重要空间。高校校园网发展非常迅速,普遍采用在学生公寓,教育、活动中心,信息中心等地设立计算机终端的形式,使网络遍布全校。高校团组织也纷纷上网,开辟自己的宣传教育阵地,利用信息网络集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库及日用电子产品于一体的特点,架起了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信息高速公路”,让团员青年凭借终端设备就能随心所欲地传递或获取所需的信息。网络为团工作打开新局面开创了新平台,提供了新载体。网络的跨时空特点,使团工作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改变了过去团工作主要依靠课堂、讲座、谈话、讨论、报告等方式开展教育的传统做法,摆脱了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增加了团工作的覆盖面。同时,信息网络超文本的检索方式,可以方便地加入多媒体技术,运用图片、音乐、动画等方式,充分调动人们的视觉、听觉,达到生动、直观的良好的教育效果。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因特网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它完全打破了国界,联通了地球上任意一个可以联通的角落,国际间流通的信息量日益增多,内容日益复杂,受众面日益扩大。互联网扩大了社群的分化,使得个人能够更加从容的选择和吸纳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团员青年对团组织的相对依附。在高校,上网已成为绝大部分团员青年课余生活,尤其是周末时的首选。网上冲浪、网上聊天,网上游戏……上网已不仅仅为了获取信息和消遣娱乐,它更多地演化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学校团组织不再是团员青年单一的信息源,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不同国籍,不同政治立场、价值观念、生活习俗的人,都可以在网络中吸纳信息、传播信息。网络是信息宝库,同时也可以说是一个信息垃圾场。各种各样的信息混杂在一起,使网络成为信息的万花筒。网络在给我们带来大量新鲜而真实的信息和发达国家先进观念的同时,也可能消解我们那些有价值的应当保留和弘扬的意识形态。首先,因特网的基础语言是英语,95%以上的信息是英文,中文信息目前还不到1%,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也是最基本载体的中文在因特网上地位的衰微,将可能导致沉湎于其中的团员青年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淡漠。其次,西方社会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我们的政治图谋和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图谋和渗透变得更加阴险、尖锐、现实和复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他们在互联网上的主导地位,大量传输西方的意识形态,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团员青年对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政治观点很容易由欣赏走向趋同,从而弱化团员青年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再次,一些不法之徒利用网络速度快、手段隐蔽等特性,大量制作和传播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使网络充满庸俗化的灰色资料,打破了社会的传统秩序,成为干扰大学生选择有用信息的噪音,影响了正面信息的清晰度和效用度,一定程度上会淡化团员青年的道德意识。这些都使共青团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网络在为团员青年提供更为广阔的群体交往空间的同时,也会导致团员青年处世态度的消极化

      互联网缩短了时空的距离,使不同语言、不同环境之间的快速交流成为现实。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世界成为一个“村落”。互联网开通之后,一种新的人际交往方式——网上交友已渐成时髦。网络具有广泛性、间接性、隐蔽性、安全性等优点,在网络上人们可以极大地扩大交际面,可以与各类朋友畅所欲言,而又彼此不暴露身份。相对而言,大学生很容易在网络上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甚至可以感受到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上越来越稀少的真心关怀。高校与高校团组织、高校与地方各级共青团组织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网络没有地理上的界限,交互式远程教育为团工作提供了广泛的传播途径,高校的“围墙”概念将逐步消失。不同地点的团组织,既可通过网络共享思想教育资源,也可以在网上自由展开讨论和交流,使得高校原先相对狭小的团的工作空间,变成了全社会、开放性的工作空间,进一步拓宽了团员青年与团组织,以及与社会的交流渠道,大大缓解了以往团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信息沟通渠道不畅这一难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