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明 为此项研究,我们在上海市杨浦区、徐汇区、普陀区和长宁区以非随机的形式抽取各种职业的青年人才有效样本340份(抽样方式略):其中男性占64.7%,女性占35.3%;大专生占26.5%,本科生占47%,硕士生占26.5%(其中MBA生占硕士生中的66.7%);毕业于上海高校的占70.6%,毕业于外地高校的占29.4%;党政机关人员的占8.8%:三资企业人员占26.5%;私营企业人员占20.6%:股份制企业人员占8.8%;国企人员占26.5%(其中证券、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员占国企人员的44.4%);停职读书、准备出国的占8.8%。这次调查为我们说明和研究目前上海市青年人才的市场配置状况提供了客观的第一手参考材料。另外,本项研究的部分数据来源于网上调查和其他较为权威的调查结果。 二、调查内容归纳 (一)上海市青年人才的市场需求 据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01年上海高校共有毕业生50094人,其中研究生6717人,本科生31400人,专科生11977人。截至6月下旬,已编制就业方案的毕业生有32809人,就业签约率达65.49%,形势好于往年。从总体上分析,今年毕业生需求大于供给。但毕业生就业还是存在一定压力,而且各专业需求的不平衡仍然存在。这种情况在我国加入WTO后将继续存在。上海市青年人才的市场需求的趋势有: 1.入世将增加就业机会 根据国内外多家机构进行的测算,入世后能够比入世前每年平均增加450万个左右的就业机会。其中能够实现较大就业增长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建筑和服务等行业。 2.IT业成为青年人才的“新宠” 据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当前互联网经济急需的人才空缺约为35801人,然而,而空缺的部门经理和副经理以上职位的人员就达2938人,近8.2%的管理人员空缺。网络人才“奇货可居”。 3.人才供需不平衡 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量增加,特别是跨国公司增长幅度较大,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更高。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外语和计算机成为求职的基本要求,既懂专业又懂管理、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大受欢迎,心理素质在选择人才时也受到重视。 从今年的就业市场看,供需双方存在一些矛盾:紧俏专业人才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形成较大“缺口”,如计算机、通讯、生物医药类专业,市场供需比为1:30;而历史学、哲学以及考古专业、地质专业等专业的毕业生则几乎是处处碰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进程的加快,外语类、金融财会类、商贸类、旅游类、法律类以及经济管理等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会大增。这为大专院校的专业设置敲响了警钟。高校专业设置要看准市场,办学走向市场化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上海市青年人才的自身发展及新趋向 人才对市场配置的评价和认可度是评价一个市场发育状况的另一项重要参考指标。人才市场是否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再生和培养以及人才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趋向都反映了人才市场化配置的程度。 (三)青年人才对人才市场配置的评价 我们就青年人才对人才市场配置的评价,按生源地、性别、学历的不同分别作了相关比较。得出以下结论: 1.上海毕业生与外地毕业生的比较 本次抽样调查显示,青年人才接受高等教育的地点在上海市(简称上海生)或在外地(简称外地生),并不影响到他们在上海人才市场上竞争的自信度,在对“您对新上作的适应情况”这一问题的回答中,选择“满意”的总体比例占到50%,而且上海生与外地生的差别不大。但上海生与外地生对“工作意向与实际结果”、“工作现实与在校所学专业”两方面的回答表明上海生对工作的现实更为满意;而外地生对工作的期望值与现实的差距较大,相对来讲,他们的工作与其专业相符程度更令他们满意。 表1 “您对工作意向与实际结果的符合程度” 十分不满 不满意 一般 满意 十分满意 总体比例 8.9% 23.5% 47.1% 17.6% 2.9% 上海生 4.2% 25.0% 41.7% 25.0% 4.2% 外地生20.0% 20.0% 60.0% 0.0% 0.0% 表2 “您的工作与您所学专业的符合程度” 十分不满 不满意 一般 满意 十分满意 总体比例 17.6% 20.6% 32.4% 14.7%14.7% 上海生20.8% 16.7% 29.2% 16.7%16.7% 外地生10.0% 30.0% 40.0% 10.0%10.0% 2.性别比较 抽样调查显示,女性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度不如男性的高,所调查的女性样本中,有83.3%参加过业余学习辅导班,其余16.3%是工作仅一年者;而男性只有68.2%的人参加过业余学习辅导班。 表3 “您对自己求职过程的满意程度” 十分不满 不满意 一般 满意 十分满意 总体比例8.8% 20.6% 35.3% 32.4%2.9% 男性13.6% 18.2% 31.8% 36.4%0.0% 女性0.0% 25.0% 41.7% 25.0%8.3% 表4 “您对目前这份工作的满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