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4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919(2002)02-0005-05 作为中国青年最大的社会组织,也是中国青年工作最主要力量的中国共青团,同中国所有的社会机构一样,在中国走向世界,社会激烈变革的进程中,一方面不断总结、反思过去众多成功或不成功的经验;一方面不断研究、吸纳世界上形形色色的新理论和工作模式,积极推进国际化和本土化的融合。进入新世纪,中国共青团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突出的表现是对于青年和社会两方面的影响力日渐扩大,这中间,动员青年、建设社会的有多方面效益的活动是最重要的因素。越来越多与国际接轨、符合中国实际的青年活动的普遍开展,正是共青团组织和中国青年工作者积极探索、创新发展的写照。所以,从近几年中国共青团在社会上推出的有影响力的活动角度,去分析认识中国青年工作专业化发展,不仅是中国青年工作迎接WTO挑战,建立既与国际接轨,又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工作理论体系的需要,也是共青团干部和青年工作者适应形势,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实现共青团工作创新的需要。 什么是专业?一项对众多社会学家的调查表明,在社会学家的研究中,专业特质共有六项: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技术,有训练和教育的设施,对成员能力的测验,组织,遵守一套专业行为准则,利他的服务[1]。在这六项要素中,有一些略带有物质建设的含义,如训练设施、组织等等;另外一些则是涵盖专业本质特征的要素,这就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技术、专业伦理和独有的、影响社会的服务。 我们以这样一个理论框架为基础来分析中国青年工作专业化的发展,从专业技术、专业伦理和专业服务三个方面来透视近年来共青团的社会性活动,相信会对中国青年工作的国际化和本土化提供些许有益的启迪。 一 传统的青年工作基本上是归纳在思想政治工作范畴里的,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模式。这些模式主要有:政治教育、文化教育、文体活动、法律服务、经济活动、个人辅导、社团活动、义务工作、帮教工作、沟通与政府的联系等等[2]。它集合了我党群众工作的经验,吸纳了社会主义时期公民教育的精华,对我国青年一代的成长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运用组织的优势做青年工作是我们的传统,也是过去青年易于接受的形式。从方法上说,以往我们较多强调组织对青年人的约束力量,强调运用系统性、行政性的整合机制;在具体的设计上,则较多地运用大规模的社会性运动的方式,运用正面教育、正面灌输的方法;工作的介入点一般是以政治要求为主,以社会性规范的制约为目标。而且,以共青团干部为主体的青年工作者从事青年工作是有时限的,他们大多数人未来从事的是党政和行政工作。所以,从总体上看,过去中国青年工作在方法、技能上具有较多的行政色彩,青年工作在社会实际运行和人们的意识形态中都还不是一个成熟完整的专业。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青年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特别是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急剧增加,青年问题的社会性特征越来越突出,青年工作专业化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成为青年自身社会性发展的必然诉求。随着快速发展的社会总体建设和青年干部学历水平的提高,青年工作专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专业技能日渐成型。一般说来,在协调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促进个人对社会积极适应的社会工作具体方法上,有三个渠道:个案、小组(团体)、社区。以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共青团开展的活动为例,在社会工作专业技能上述三个主要领域,中国青年工作都有着显著的进展。 第一,在利用团体和组织对青年进行工作的方式上,突出了对青年个人、青年组织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开放和互动。从社会工作工具理论来说,小组(团体)工作有三大基本模式。一是社会目标模式(social goal model),其理论来源于系统论和社会学观点,以关注社会整合和个人参与社会的责任感为重点;二是预防与康复治疗模式(preventive & rehabilitative model),理论来源于社会化理论和修正理论,是一种治疗、矫正个人问题行为或态度的手段;三是互动模式(reciprocal model),理论基础是系统理论和场论,通过个人、团体和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增强个人和社会的功能。[3](p116-117)与过去传统的共青团活动相比,近期的几项代表性的活动,如青年志愿者活动、青年文明号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等,无论是在总体设计上,还是在具体操作上,都特别强调了青年个人、青年组织和社会之间的开放与互动,强调个人参与与社会整合。以青年志愿者活动为例,和过去主要是要求青年受约束、做贡献的很多运动不一样,它表现在运作方式上的特征,如,完全意义上的自愿、业务技能要求、招募制度、地方性管理条例等,处处体现着对于今天青年人自我实现、自我发展需求的满足,体现着对于新时期个体与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互动关系的重视与设计,这实质上是在专业理念指导下的专业技能要求。最近有不少青年活动达到了双赢,甚至多赢的效果,不仅造福了社会,而且使青年获得了发展,还扩大了共青团组织的社会影响,这恰恰体现了对于青年个人、青年组织、社会三者之间的准确定位,体现了在基础理论指导下青年工作专业技能的优势。 第二,在发扬重视团体工作的优良传统基础上,强调和加强了对于弱势青年的个案性工作。共青团历来比较关注先进青年的问题,对于问题青年,过去也是较多地关注于政治上落后的青年。近20年来,青年中的弱势群体,包括个别青年的问题越来越被重视起来。社会工作的理论家之一高登(Gordon.Hamilton)认为,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的,所有个体社会适应不良问题都是“心理——社会”即内部与外部共同作用的结果,做人的工作的过程就是一种有意识地调整个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过程[4](p77-78)。随着社会的发展,共青团工作领域里以帮助西部贫困青年发展致富为目标的“东西部互助”活动、以援助失学儿童为目的的“希望工程”等,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社会资源,为处于困难境地的青少年提供了帮助;以法律援助、咨询热线服务为代表的对弱势青年及个别青年的工作日益发展起来,促使更多的青少年去积极适应社会。这种工作领域和方式需要能够对青年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社会性分析,需要对形成弱势青年困难境地的社会、个人心理、人际关系等有充分的认识,需要相关的社会学、心理学理论作为基础,需要掌握介入、分析危机,沟通与回应,调动自我等多种技巧和能力,这无疑是一种较高的专业化需求。不少共青团干部具有较高的学历水平,有较扎实的社会科学功底,这是中国青年工作专业化的基础,也是近年来实际工作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必然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