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 者:

作者简介:
任宝旗(1964),男(回族),河南卫辉人,河南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编辑,研究方向:编辑学、教育学理论。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新乡 453000

原文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内容提要:

作者根据知识经济的要求,认为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行为的任务极为重要和迫切,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论述了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塑造创新性格、实现创新行为的可行而有效措施。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02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14(2002)02-0064-03

      知识创新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二是创新。从知识经济的特征来看,对中国的教育和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教育创新、知识创新、人才创新。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科技创新,总是步人后尘,经济就只能永远受制于人,更不可能缩短差距。”(注:江泽民.与全国政协科技界委员的谈话[N].人民日报,1998-3-5.)但知识创新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需要具备继承性、系统性、有意义性和前瞻性,需要具备宏观和微观环境,需要全社会重视,更需要创新机制。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为重要。

      按照行为科学的定义,人类行为是人类自身面对外部环境的刺激所做出的相关反应,即人体在环境影响下所引起的内在心理与生理变化的外在反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的一切动作,统称为行为。行为是行动的形态,并由行为组织与活动而体现出来。行为是动态的,因人、因事、因境而有不同的表现。

      人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社会前提,具有生物社会的具体性。所以,影响行为的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有:身体因素、情绪因素、性格因素等;外在因素即外在的各种环境和条件。人受制于环境而又改造着环境。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是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和表现。马克思主义认为,从现实性来讲,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马克思主义行为观是知和行的统一。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合理、科学、符合社会需要的评价、规范、引导,使其不仅产生创新意识,而且使其形成创新行为和创新性格,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需求。

      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全党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我们的大学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在教育和科研战线上努力开创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生机勃勃的新局面。”(注:江泽民.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1998-5-5.)李岚清也大声疾呼:“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是学术和人才,在传统与现实、历史与未来、科学与人才、理论与经济、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要注重发展过程中的数量问题,而且更要注重结构、质量和效益问题。”“中国现代化这项伟大工程,所要解决的问题之多、之大、之复杂是可想而知的。解决这些问题显然离不开大学所拥有的智力资源,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注:李岚清.在北京大学召开的“大学校长论坛”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1998-5-3.)大学生是时代青年的精英,毕业后能否适应并有益于社会,关键在于高等学校是否把大学生铸造成社会需要之才。在知识经济到来的时代,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才能使大学生行为合理、科学,才能培养其创新意识,并最终形成全民族的创新性格呢?本文就此做一探讨。

      一、宏观方面

      第一,重视教育管理体制和教学内容改革。根据知识经济的需要,教育管理体制应多样化、灵活化,如内外结合、上下结合、公私结合等。在教学内容方面,改革教材体系,扩充新知识、新内容,尤其要大量增加科学、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为创新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政府、学校、教师、学生要合理定位,明确角色分工。

      第二,营造良好的政治制度、法律环境。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行为需要适当的政治环境,需要相应的法律制度加以保护,需要保护知识产权的立法和严格的执行。对大学生一定要有“独立思考”、“学术自由”、“标新立异”、“隐私权”的保障。

      第三,树立新观念,大力发展创新教育。面对21世纪,观念转变是前提,观念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知识经济对人类的传统观念是一种挑战。一些不适应形势的老观念要抛弃,一些适应社会要求而尚未形成的观念要提倡,一些未来需要但还没有产生的观念要大力宣传和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要树立学生追求真理、献身真理的精神,要解放思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明冲动与“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念,要培养学生冒险精神,充分发掘其巨大潜能,要鼓励创造性思维。思维创新,行为科学,就会使思维更新,这是连环的辩证关系。没有幻想就没有科学、就没有社会进步,为此还要大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幻想意识。

      第四,改革科研体制,促进产学研联合。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中国科研与生产严重脱节,一方面,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因不适用于市场而“无用”;另一方面,社会、企业的开发研究项目却无力完成,更重要的是造成大学生无法和实践相结合的机会,从而使当代大学生缺乏创新条件。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政府应研究、改革不合理的科研体制,使产学研相结合。

      第五,公平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知识创新靠的是人才,人才需要培养和选拔。关于教育的意义人人皆知,但要真正把教育搞活、经济上去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关于人才的意义人人晓得,但要真正使人尽其才、公平合理、机会均等,造成能者上、庸者下、平者养的良好机制,也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完成,而要打破人们观念中的“接班人”、“标准”之类的条条框框,将是更为长期的艰巨任务。

      第六,加大政策性和奖金性的投入。从制定发展战略的宏观上讲,政府要特别注意培养“知识经济”要素。大力发展教育是培养发展“知识经济”要素的关键所在,而培养创造性思维、创新技能、企业家才能、专门知识才能是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而所有这一切都要有制度和奖金的支持,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政策性投入和奖金性投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