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文字”与青少年公德教育

作 者:

作者简介:
黄凯锋 上海社科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原文出处:
当代青年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02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最近一段时间来,随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和宣传,全社会都在关注公民道德建设。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要使纲要在实践中得到真正落实,有必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层进行教育和引导。尤其对于处于“前公民”和“准公民”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具体操作的程序更加需要认真思考。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是人类久已有之的伟大工作。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目的就在于让青少年心智向善。向成年人继续进行道德方面的强化训练固然必要,但道德教育的根基应早早深入青少年的心灵。这种心智向善的训练可以通过许多手段和方式来进行。

      首先,可以通过规则和戒律来达到目的。常用的语词是“必须”、“应当”、“禁止”,并伴随相应的扬善惩恶机制。明确告诉青少年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其中也包括具体清晰的指导、规劝和行为训练。为了使规则和戒律深入人心,训练的程序感得到强调,也就是说,行为不被看成单一的序列,而是看成由多个序列组成的完整过程,所有的细节都朝向完整过程并力图在整个训练中体现道德要求。通过规则和戒律来达到心智向善的方式追求一元论。因此如今网络世界中令青少年感到有趣的一些似是而非的判断,如:发呆这事,如果干得好就叫“酷”。奇装异服这事,如果干得好,就叫新新人类。剽窃这事,如果干得好,就叫转贴。不及格这事,如果干得好就叫韩寒。这些相对主义的东西如果过早地进入青少年的心灵,将不同程度削减规则和戒律的一元性权威。

      其次,可以通过道德榜样来达到目的。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没有比默默无声的榜样的力量更有力、影响更大。过去,我们曾经有过一系列家喻户晓的学习的榜样,现在在社会急剧转型、青少年身心发展丰富复杂的背景下,我们究竟应把成人世界的哪一部分宝贵的道德财富以榜样的形式馈赠给孩子?这不是一件仅仅出于宣传和时势需要进行媒体炒作的事情。所有的关键在于:要想培养孩子的道德感,周围的成人,不是某一个特定的成年人,而是整个成人群体必须同时表现出严肃的道德感。青少年必须要用自己的眼睛看到成年人严肃的道德感。如果成人们本来就是说一套做另外一套,是地道的两面派,怎么可能要求我们的青少年知行合一呢?有调查显示:某中学有近98%的学生赞成劳动光荣的观点,但真正愿意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和家务劳动的学生人数不到总人数的一半。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价值观念上肯定的东西未必就是行动中落实的内容。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现象,成人世界中的知行不一恐怕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强调成人群体的示范效应。

      除了戒律、示范手段,道德教育的园地中还不能缺少另一种重要方法。按照美国前教育部长《美德书》的编撰者威廉·贝尔特的说法,就是“道德文字”,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是各种各样的道德故事。通过生动形象的各种文字体裁的道德故事,可以让青少年逐步学会辩识道德品格的具体形式和内容。既称之为故事,就不是什么训诫式的大道理,而是春风化雨式的。生动的文字和文字中鲜活的人事促使青少年达到这样的认识水平,这种水平可以使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有一种深刻的认识,并帮助他们过有道德感的美好生活。

      目前,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青少年德育中,前两种意义上心智向善的道德训练和引导应当说是花了不少力气的,小学生、中学生守则里也有一些具体的行为要求。但道德文字或道德故事的教育方式相对要弱得多。幼儿教育由于考虑到他们身心发展和语言表达方面的特殊性,一般还比较注意情景教学和故事启发,小学中高年级和中学阶段就明显地表现为对道德文字的忽视,至少系统的这方面的教材是很缺乏的。生动性、艺术性、寓德于美的形式逐渐“淡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舞台,“直”、“铁”、“硬”的灌输式成了替代品。这种状况应该得到大的改观。

      道德文字、美德故事具有极其深广和丰富的内涵。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我们的文化传统中蕴涵的道德文章、国外优秀寓言故事和人物传记,古往今来,所有这些都是我们选择编撰美德故事的材料。小说故事、历史事件和名人生平事迹中的道德含义可以给孩子很深的道德感悟。我们可以把其中最动人、最古老、最好的文字辑合起来给孩子甘美的食粮。榜样的力量、规则与戒律的重要性、行为的道德程序等等都可以交融在其中。美德故事不像抽象的道德推理过程,而是提供具体形象的例子。我们自己的文学史和历史中有着极其丰富的资源。青少年的脑海中应当储存着许多我们判定为好坏对错的形象的例子,许多情况下这些形象的例子可以使青少年获得价值判断和人文素养,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感。以故事或诗文的形式出现的道德文字将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当然要根据他们的理解力程度的高低来改变教育方法和具体材料。但只要涉及如何吸引孩子的吸引力,我们无法拒绝美德故事。现在的电视或其他媒体,真正对青少年心智向善产生影响的也还是那些有生动情节和故事性的内容。尤为重要的是,美德故事可以使我们的青少年扎根在自己的文化历史传统这中。坚守与承传对于一种文化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值得注意的是,老掉牙的故事需要教授中的积极创新。我们应当欢迎青少年进入今天这样一个共享的公共空间,而不是简单地沉浸于往昔美德的回忆中。故事中的道德感只有嫁接生长到当代的土地上才有甜美饱满的果实。我们所有的改编、阐释和创新目的都在于:邀请我们的青少年继续坚守我们关于善、至德的思想和观念,并在现世的尘埃中开出花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