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国青少年思想教育的途径

作 者:
张劲 

作者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Marxism College,Renmin University o 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 张劲(1977-),女,天津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国外政治 观、价值观教育。

原文出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青少年是思想教育的主要对象,这一点在世界各国都不例外。美国十分重视青少年的思想 教育,通过对青少年进行宗教信仰教育、政治社会化教育、道德教育、媒体素养教育以及参 加各种志愿服务工作等途径,成功地向下一代灌输美国的主流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02 年 02 期

字号:

      美国是当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它的经济和科技高度发达,但是青少年的思想道 德状况却不容乐观,吸毒、卖淫、抢劫、偷窃、未婚先孕、私带枪支等情况在青少年中屡见 不鲜。1999年9月,美国《新闻周刊》就“美国教育十大问题”进行了调查,在接受调查的 美国人中,26%的人认为青少年道德品质滑坡是美国当前教育的首要问题,这个比例远远高 于同时被调查的其他九个问题。可见,提高青少年道德品质修养已经成为美国社会迫在眉睫 的问题。同时,人们对此问题的广泛关注促使社会各界纷纷行动起来,开辟青少年思想教育 的途径,并结合青少年的特点,向他们灌输美国主流的思想政治观和道德观。

      一、宗教信仰教育

      美国一直是一个信奉宗教的国家。从历史上看,美国的道德价值观念源于基督教教义,所 以宗教特别是基督教在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养成和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影响 。这就决定了美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一开始就与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校、家庭和社 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都充斥着宗教,都是对青少年灌输宗教信仰、传播价值观的好场所。

      在美国的各级学校中教育呈现浓厚宗教色彩的状况从建国初期一直持续到20世纪40年代。 虽然1947年美国最高法院颁布了禁止公立学校讲授宗教课的法令,1961年又明令禁止公立学 校作祈祷,但大部分美国人对宗教所怀有的深厚感情使他们矢志不渝地相信:学校里的祷告 对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如今,出于对当代青少年道德状况的担忧,不 少美国人产生了要把宗教搬回公立学校的强烈愿望。最近,就此问题所进行的盖洛普民意调 查显示:65%的人称这是改善青年人的价值观与行为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74%的人认为这样 可以教会青少年忠实地信奉宗教,知道上帝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事实上,美国的学 校也从未间断过对青少年的宗教教育。学校作为美国对青少年进行宗教教育的一个基地,其 影响力一点也没有削弱,近几年反而有增强的趋势。公立学校在遵守最高法院法令的基础上 将过去统一讲授的宗教课变成了学生在自愿的、感兴趣的基础上理解和接受宗教,通过组织 学生参加一些互助活动。慈善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强化他们对宗教的理解,内化宗教精神; 私立学校由于不受限制,普遍开设有关《圣经》或其他宗教的课程,通常是少则每周2~3节 、多则4~5节课,这些宗教课一般是教育青少年行善积德,积善抑恶,热爱自己的国家,为 社会多作贡献;传统教会学校的活动更多一些,每天还要举行礼拜活动。

      与此同时,家庭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宗教教育也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观。美国父母通常把自 己对上帝的虔诚和对美国未来的美好憧憬毫无保留地传给他们的孩子。许多家长带着孩子进 教堂参加各种宗教活动,注意从小培养他们的宗教道德观。青少年对于宗教的信仰、热情、 习惯以及“我是宗教徒”的心理定势就是这样从小在家里形成的。在社会生活中,光是大众 传媒就足以对青少年发起强大的宗教宣传攻势。美国有专门的宗教电台,一天24小时播放各 种宗教节目,用上帝的名义向青少年灌输符合当代资本主义需要的宗教信条,这其中就包含 着许多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原则;许多电视节目和娱乐节目中也有宗教的广阔空间,它们从各 个不同的角度宣扬宗教教义,引导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遵循教义中所谈及的道德准则。

      事实上,宗教只不过是一种形式,是美国人借以表达自己对美国所持的坚定信仰的形式上 ,上帝也不过是美国社会的化身,是一种所谓的“美国精神”的化身——这正构成了美国独 特的“公民宗教”现象。这种“公民宗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宗教,而是宗教的异化和变 种。它以爱美国为核心,不仅为全体美国人树立了“我们是美国人”的群体意识,而且在增 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念、强化作为美国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等方面发 挥了较大的作用。

      美国社会十分重视“公民宗教”这种异化的宗教形式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他们把宗教信 仰与政治信念巧妙地联系起来,并采取多样的方法营造公民宗教的浓厚氛围,使置身于其间 的青少年受到潜移默化的爱国情感的熏陶[1](p61)。政府不惜花巨资在全国各地建立纪念馆 、博物馆和科技馆等文化设施,像美国国会大厦、白宫、华盛顿纪念塔、林肯纪念堂、国会 图 书馆、航空航天博物馆都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基地;各种节日庆典如独立日、阵亡将士纪 念日、感恩节等更是青少年接受传统教育、了解国家的历史、继承美国精神遗产的时机。另 外,一些城市和街道也以美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命名,时刻提醒着人们不要忘却他们的功绩 。比如,旧金山的主要街道大都冠以“华盛顿”“杰斐逊”等名称,以致整个旧金山的街道 几乎成了一部美国名人志。“公民宗教”使青少年把对宗教的笃信和对美国的忠诚结合起来 ,形成了一定的政治观和价值观,强化了对国家精神和民族意识的认同。2000年美国的《读 者文摘》委托罗博公众意见研究中心对1022名年龄在16至18岁的美国青少年展开了调查,其 中一个问题是“你对美国是否信任”。结果显示:美国青少年非常信任美国。77%的人认为 尽管美国社会存在一些问题,但总的来说“很稳定”或“有所改善”。89%的人说美国或者 几乎可以被看作是“世界上最好的居住地”,“当一个美国人比当任何其他国家的国民都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