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的历史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 部分之后,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日益增多,企业职工队伍迅速发展壮 大。以广东省为例,截止2001年6月份,全省登记注册的企业中,外资企业83768家,个体工 商户154万户,个体工商户数在全国排列第三,私营企业19.8万户,居全国之首,2000年私 营企业的产值达537.21亿元,从业人员815万多人。1991年全省100万元以上私营企业只有14 9家,2000年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私营企业已达44164家,10年间便增长296倍。①可以看到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日益增强,加入WTO的日子日益临近,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的社会环境将进一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将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些新 情况、新变化和新要求,对我们党提出了一个新的历史性课题,就是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非 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基层建设,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 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壮大党的后备力量,必然要求加 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的建设。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内开展共青团组织建设,有着“三个有 利于”: 1.有利于新时期党的建设。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 导,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不断增强党的阶 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要求。青年是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非公有制 经济组织青年的思想凝聚、组织凝聚和活动凝聚,把青年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坚实党的群 众基础,是共青团的政治责任。 2.有利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广东省是一个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份额较大的省 。在这种经济格局中,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可以促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健康有 序快速地发展。一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的成功实践也证明:通过团组织开展学政治 、学文化、学技术、学管理等活动,有利于提高青年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通过组织团员青 年开展技术攻关、提合理化建议和劳动竞赛等活动,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经营;通过加强民 主管理和民主建设,有利于充分调动青年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化解和协调劳资矛盾 ,有利于稳定青年职工的思想;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文娱活动,有利于营造企业 文化等等。 3.有利于对非公有制经济内青年群体的团结和教育。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吸纳了来 自四面八方的大量青年,已成为当前青年就业的重要渠道。据统计,广东省非公有制企业从 业人员有815万多,其中28周岁以下的青年就有515万,团员有88万。②这支数量庞大的青工 队伍,是推进改革开放、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素质如何事关广东改 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这就需要把他们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同时,大量团员青年集聚在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他们在工作、学习、维权、生活等方面都有着许许多多的愿望和需求, 需要共青团为他们提供一些实实在在的服务,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难题。如果不抓好非公有 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那么对这个庞大青年群体的团结教育和服务工作就无从谈起。 应该看到,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与团的经济建设的中心工作是一致的;非公有 制经济组织需要借助团的各种资源来发展自身,团的建设也需要依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各 种资源来夯实基础;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团员同时也是企业最好的员工,团组织的骨干也是 企业的骨干;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运作方法上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接近,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 织团建工作,实质上是构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团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形成团在新 环境下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新机制,这对团的地位、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的新路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广东省各级团组织对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 建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80年代中期,根据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乡镇企业、私营企 业、外资企业的实际情况,团组织提出了农村团工作重点适时转移、“兴镇带村”的工作思 路。并于1991年召开了全省外商投资企业团建工作座谈会,下发了《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共青 团 工作的暂行意见》。1995年,广东团省委又召开全省团建工作会议,与省委组织部、省总工 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党建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团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合作,加 快在新经济组织中建立工会和共青团组织的意见》,编辑出版了《广东新经济组织团建探索 》一书。1997年,又在深圳龙岗区召开了全省新经济组织团建工作座谈会,下发了《关于加 强新经济组织团建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流动团员管理的实施意见》。2001年又定为全 省团建年,把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确定为团建年的重中之重来抓,并抽调专门力 量,派出工作组到东莞市开展了为期五个月的示范工作。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目前 ,广东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已独立建团企业数10518家,占建团企业数的17.20%。③这些年, 广东团组织经过反复实践、积极探索,找到了一些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团建模式。一是党 建带动型。针对部分企业已建立了党组织的实际,可以依托党组织建立和健全团组织并开展 活动。二是区域联建型。就是采用社区建团、生活区建团、活动中心建团的办法,如深圳的 宝恒服务公司,广州经济开发区的“员工楼”便是范例。三是迂回渗透型。针对一些外资企 业对建立团组织认识不到位的情况,通过建立一些松散型的青年社团,开展联谊活动,逐步 建立团组织。四是借助外力型。通过借助其他组织的号召力和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来建团。 如依托工商联、商会建立团委,依托养鸡协会成立养鸡专业团支部等。五是个人情感型。一 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经营者其本身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是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与 团组织联系比较密切,对建团工作有热情,首先在他们所在的企业中建立团组织,影响和带 动其他企业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