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言 志愿者作为一种特殊的公益群体,早已在世界各地出现,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在我国 ,志愿者也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和活动。但是,志愿者的动机、激励、成本和行为模式,以及 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遇的问题等状况尚待研究。 众所周知,类似奥运会的世界性体育盛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志愿者的服务,2001年8月21 日至9月1日,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以下简称大运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动会既给2008 年奥运会创造了预演的机会,也为考察和研究志愿者问题提供了良机。 二、研究方案 (一)理论分析 1.志愿者的服务动机 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的首要因素是自愿与主动,其服务动机主要有:自豪感,以志愿者的 身份为骄傲;自我实现感,为展示自我的能力而高兴;荣誉感,因为志愿服务取得了成绩而 受到表扬、嘉奖、宣传,从而产生了荣誉感。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志愿者提供服 务的动机已经摆脱了最基层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而是升华为爱、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 要。这已属于高层次的需要,其满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精神、心理方面的收益。 2.志愿者的激励来源 激励对于志愿者群体而言极其重要。首先,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是义务行为,因而,其责任 也非硬性约束,而在更大程度上属于软约束。其提供志愿服务的质量、强度、效率和自觉性 完全取决于志愿者的价值判断。其次,志愿服务的主动性在于志愿者自身,他们有义务提供 志愿服务,当然也有权利拒绝提供或少提供志愿服务。 在志愿者的服务动机研究中,志愿者的需求层次已摆脱了物质追求。因此,志愿者的激励 也应以精神激励为主,使之能够维持提供志愿服务的热情,甚至强化提供志愿服务的动机。 3.志愿者的成本分析 志愿服务需要付出,从成本的角度,志愿者将遭受来自两方面的损失:物质损失和精神伤 害 。 物质损失:因志愿服务而无法谋利的机会成本,志愿服务过程中的必要开销,甚至是在志 愿 服务过程中遭受的生病、受伤等身体不适。 精神伤害: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受打击,自我实现感遭受挫折,自豪感和荣誉感受贬低等等 。 4.志愿者的行为模式 志愿者的行为模式可分为断线型和持续型志愿服务:断线型的志愿服务表现为不定时的、 短期的志愿行为,可能是偶然的见义勇为或热情帮助;持续型的志愿服务为长期的志愿行为 ,可能是定期的志愿服务,或者是在一定期间内不间断地志愿服务。 本届大运会期间的志愿服务应属于持续型,我们的研究焦点在于形成良性循环,即如何维 持和强化志愿者的持续 型志愿服务,我们把志愿者的理想行为模式表述如下:
(二)研究方法 1.访谈研究 鉴于志愿者问题的开放性特点和大运会期间志愿者流动性强的情况,本次调研主要采用访 谈的研究方法,以一般访谈和深度访谈结合。在志愿者工作繁忙、不宜长谈时,采用一般访 谈方法,并约好下次再作访谈;在志愿者有时间时,先作一般访谈,了解基本情况,再进行 深度访谈,获取更详细的资料。 一般访谈的提纲为:您为何报名当志愿者?作为一名志愿者,您的心情如何?您在志愿服务 过程中是否顺利? 深度访谈的提纲为:您对志愿者工作是否满意,如不满意,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您在大运 会期间是否遭遇不顺利的事情,如有,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何其它感受,具体问题是什 么? 2.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用于补充访谈研究可能出现的偏差。在具体调查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志愿者 作为研究对象,在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个案。 3.参与观察 为了收集到第一手的资料,计划直接参与观察志愿者的情况;地点以大运村为主。 4.文献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准备收集和研究有关大运会志愿者的资料。包括:大运村村报《Vil lage News》;第21届大运会组委会委托《北京青年报》承办的大运会专刊;《中国体育》 ;例如:www.u21.org.cn、www.universiade21.org.cn和www.bistudent.com.cn,以及www.yn et.com、www.263.net等网站上的专题。 (三)研究计划 为了配合第21届大运会的进程,本项调查的研究计划是:(1)前期准备,2001年7月3日至8 月20日;(2)访谈研究,8月20日至9月3日;(3)个案研究,8月20日至9月3日;(4)参与观察 ,8月20日至9月3日;(5)文献研究,8月20日至9月10日。 三、调查结果 (一)志愿者的整体状况 第21届大运会共有40,000名志愿者参加,其中直属志愿者15,000名,机动志愿者25,000 名。此外,从社会上招募的小语种志愿者100多名。 从志愿服务的类别来看,本届大运会将志愿者胸前佩戴的标志分为七种颜色,提供不同类 型的服务,统称“彩虹志愿者”。红色:接待服务;橙色:场馆服务;黄色:交通服务;绿 色:导游服务;青色:翻译服务;蓝色:治安协助;紫色:陪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