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的品德素质: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永恒主题

——兼论社会变革中的青少年道德教育

作 者:
陈升 

作者简介: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社科部,北京 100089/Section of Social Sciences,China Youth College for Polit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89,China 陈升(1945-),男,山西闻喜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科部教授,主要研究伦理学及思想道 德教育。

原文出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对于青少年来说,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打基础,即进行基本品德素质的培养。如果最基 本的品德素质在他们的情感与行为中没有扎下根,那么,在社会变革时期,他们就难以把握 自己的行为。社会变革时期不把基本品德素质培养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题,道德教育遇 到的一些难题就不好解决。利用学校这个可控制的阵地,与家庭、社会通力合作加强基本品 德素质教育,是社会变革中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一条出路。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02 年 02 期

字号:

      1996年我曾以《论传统美德与青少年道德教育》为题,撰写过一篇文章。文中提出“传统 美 德教育在青少年整个道德教育过程中处于基础环节的地位”。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我认为 ,对青少年传统美德教育不仅不能抛弃,而且应当加强。

      一、培养基本品德素质是塑造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基础

      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为青少年塑造一个健全的道德人格。这是一个很 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一工作从何入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关键何在,都 是一些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从我们国家这几十年的情况来看,我们有一些成功的经验,但 也有败笔的地方。最大的败笔就是在道德建设上也追求高速度,企图走捷径,想一口吃成一 个大胖子。也就是说,在道德建设方面,我们有些人好大喜功,看不起最基本的道德品质的 培养,不重视道德的基础建设,一入手就把标准定得很高,企图一下子就能达到最高的道德 境界。结果是欲速不达,培养出一些眼高手低、言行脱节,甚至口是心非、两面三刀具有双 重人格的人。这是一个严重的教训。

      造成这种局面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但人们对道德教育有认识上的错误也是一个重要根源。 所谓认识上的错误,大致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否认了道德教育、人的品德的塑造也应当是 一 个循序渐进、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先打基础再提高的过程。其二,否认了传统美德( 包括社会公德)是道德人格的基础,否认传统美德是构成道德人格的最基本的品德要素,割 断了现行美德与传统道德之间的有机联系。我们一度对传统美德不加分析,把它统统当成了 封、资、修的东西,全盘抛弃了;现在又有一些人从另一个角度,把传统美德当成旧道德当 成与市场经济完全对立的东西,弃之不用。

      这种错误的认识与另一个错误的认识是联系在一起的,即认为道德品质、道德人格是一种 无特定的自身要素与结构的事物,好像道德与道德教育是一块可以任人揉搓的橡皮泥,想把 他捏成一个什么样子,它就是一个什么样子。事实表明,这种认识是极端错误的。

      道德人格、道德品质也与其他任何事物一样,既是包括了众多要素,又是有自身特定的结 构的精神体系。每种要素有其特定的功能,各种要素之间有它们特定的联系,这种特定联系 构成品德形成过程的一定的秩序。缺少某种要素(缺乏诚实的品质,比如说没有羞耻感),或 是联系的秩序被打乱(比如说诚实守信的品格还未形成就教其权变),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就会 发生很大的缺陷。尽管目前人们还不能十分清楚地描述这一精神世界的结构及其形成的秩序 ,但是它有自身的基础是确定无疑的。

      现在我们大家都认为道德是分层次的,道德只要是分层次,它必定就有自身的基础部分。 道 德人格自身的基础部分是什么?我认为,这个基础就是一些相互关联的品德要素。诸如做人 要诚实、守信,要知耻,要遵守公德,要讲良心、有正义感,要有责任感,要知恩图报,要 尊敬他人,不能侵害他人的利益,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爱自己的国家,等等 。这些基本的品德要素,就是千百年来人类所形成的基本的美德。对儿童、少年、青年进行 美德教育,就是要人类的子孙后代在其道德人格的形成过程中,先能掌握人类千百年来所形 成的道德精华。这些规范虽然是古老的,但是它们所解决的道德矛盾,是人类社会古往今来 无处不在的。这些道德矛盾既是古老的又是常新的,特别是对于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后人 来说,仍然是一个新问题,他们要从头经历起。学习掌握这些道德规范的过程,就是一种社 会遗传的过程。当一个人掌握了这些道德规范,即这些规范通过个人的体验,内化到了他们 的灵魂中,成为他们个人的内心信念的一部分之后,这个人的道德人格就基本上形成了,他 就具有基本的是非、善恶、美丑的观念了。此后,他就能处理日常的道德矛盾,并且只有在 此基础上,才可能形成更高的道德境界。

      何谓更高的道德境界?它与基本品德素质有何区别?我所说的基本品德素质,就是通常人们 所说的做人的规矩。这些规矩主要是为处理一般私人关系提出来的,只有极少数的要求涉及 个人与民族、与国家之间最基本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说是自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就一直 存在的,有极大的普遍性与稳定性。而更高的道德要求主要是那种与社会历史活动、与社 会政治理想、与某种伟大的事业相联系的道德境界。这种道德所要处理的不是一般私人之间 的道德矛盾,而是个人与阶级、个人与历史活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个人与社会政治理 想、个人与某一种事业之间的道德矛盾。这种道德境界是建立在两种精神基础之上的。一种 是基本的道德人格,一种是社会政治理想或者是别的事业理想。这种道德主要不是去实现 理想人格,而是把理想人格当作实现一种事业(包括社会政治理想)的道德基础。此时的道德 品质,可以说是附属于那个社会政治理想或某种事业理想的。这种道德境界是社会政治理想 或某种伟大的事业对人的道德品质提出的一种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实质上是要把一个普通 的人提高为甘心为某种崇高事业献身的人。在这种关系中,道德品质与事业之间互为条件, 相辅相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