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信用道德建设

作 者:

作者简介:
任浩明(1956-),男,河北张家口人,广西区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伦理学研究。(广西 南宁 530022)

原文出处:
桂海论丛

内容提要:

信用道德建设是当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工程。文章从信用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入手,对现阶段我国信用道德出现失范现象的社会根源进行了反思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信用道德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对策。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02 年 12 期

字号:

      从伦理道德的意义上看,所谓信用是指诚实守信、说话算数,能够自觉履行与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信用道德是指人们在处理彼此的交换关系或交往关系时必须坚持的伦理理念、道德规则和行为模式。这也可以说是建立和达成契约关系或交往关系的双方对契约或诺言应当持有的道德立场和道德态度。其基本内容就是讲“信誉”或恪守诺言或“兑现承诺”。休谟将此视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道德律之一。由此道德律或基本伦理原则也可引伸不少具体的行为规则,诸如“诚实守信”、“不背信弃义”、“不违约毁约”等等。这些原则和准则为人们所内化和奉行,便是讲信用的道德。信用道德是人与人之间建立广泛信任关系、实现分工合作的价值前提和基础,也是节省交易费用、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的社会资源。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信用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有信用道德的支撑,然而,当前我国的信用资源十分匮乏,信用道德失范现象普遍,信用“污染”严重,已日益成为阻碍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瓶颈”,成为以德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消极因素。信用道德缺损所造成的损害,已经越来越严重地祸及政府、企业和个人。因此,大力加强社会主义信用道德建设,对于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高全民的诚信意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加强信用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加强信用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这是由市场经济承认人们的独立利益及独立财产所有权的合法性和商品等价交换原则的本质决定的。市场经济发生作用的必要前提是参与各种经济的人们都是为谋求自身利益而活动、工作的,而信用关系则是保持商品交易正常运行的基础。如商品的赊销、合同的签订、货币的信贷、债券的发行与偿还以及各种交易中的延期或分期交付等等,都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发生的交易行为,如果有一方不守信用,等价交换关系就会受到破坏,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交易关系的复杂化,信用关系便成为维系市场交换关系和正常有序的市场秩序的基本准则。因此,诚实守信既是市场经济中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也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社会道德文明的标志。发达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有良好的信用秩序,这是市场经济的一个本质规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在我国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守合同任意变更毁约、贷款诈骗、逃废债务、欠账不还、偷税漏税、非法交易、假冒伪劣等等无信用行为,已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这造成市场秩序的混乱和经济运行环境的不良,直接影响社会投资和消费,阻碍了国企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所以,发展市场机制,建立信用体系,培育良好的信用道德是当前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必须尽快解决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

      2.加强信用道德建设是维护党和政府信誉,提高党和政府威信的重要保障。首先,诚实守信是执政党的党风和人民政府的政风的核心内容之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政府区别于资产阶级政党和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对人民群众的忠诚。它们除了为人民谋利益之外,绝不谋自己的私利,因而不必也决不允许对人民采取资产阶级政客所惯用的那一套欺诈行径。因此,诚实守信是党和人民政府的性质和宗旨所要求的行为准则。其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要依靠党的各级组织和各级政府、广大党员干部发扬诚信精神,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谋利益,用实际行动不断巩固和提高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增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凝聚力。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时时处处恪守诚实守信的道德来对待人民的事业。要实事求是,光明磊落,老老实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决不允许编造假数据、假经验、假典型欺上瞒下,沽名钓誉;决不允许对成绩大吹大擂,对问题遮遮掩掩;决不允许做出根本不打算兑现的许诺。实践证明,党和政府的信誉越好,广大党员干部的诚信品质越强,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就会越高,从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会贯彻得越好,相反,就会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从而削弱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

      3.加强信用道德建设是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应对入世挑战的迫切需要。WTO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也是建立在规则和信用基础上的。讲信用、重信誉是国际交往中的首要信条。在注重信用的国际环境中,信用将成为竞争中的主要因素,而一个国家的信用意识和信用体系则是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个国家的信用匮乏,不能遵规守诺,不仅会陷入不断的纠纷争端之中,逐渐失去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国内市场的吸引力,而且会在世贸组织的制订规则、多边谈判中逐渐失去发言权和影响力。这就要求我国加强信用建设,改善信用环境。作为投资软环境,信用环境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投资者首先考虑的是资本安全和风险,而没有信用被认为是最大的风险。“失信”是市场经济操作系统中最具破坏性的“病毒”。没有信用环境,商机再多、政策再优惠也不过是多了几个美丽的“陷阱”。所以,中国入世,信用道德建设极为迫切。

      二、现阶段我国信用道德的失范及其根源

      目前,我国信用道德失范现象是多方面的,几乎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企业为获取短期利润,不惜以损害企业信誉为代价,对经济合同违约甚至进行经济诈骗;企业之间的三角债普遍,相互拖欠严重,经济纠纷增多;生产经营者对消费者的各种欺诈和欺骗行为,以及虚假广告、产品质量低劣;个别地方政府的有意欺骗、政策的朝令夕改、失职渎职等政府无信行为所造成的政府信誉危机;个人与某些政府官员之间的权钱交易,个人与个人之间缺乏信任感,甚至流行“杀熟”等等。一些人对道德失去信任,以不道德手段谋取利益作为普遍的行为准则。凡此种种,实质上都是没有履行对社会对他人的承诺和责任,是信用道德失范、社会信用危机的具体表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