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简单地说,是对诚实不欺的认同,是建立在共同的价值观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彼此的坦诚对待和相互放心。美国著名的信任研究专家弗兰西斯·福山在其《信任》[1]一书中说:“所谓信任,是在一个社团之中,成员对彼此常态、诚实、合作行为的期待,基础是社团成员共同拥有的规范,以及个体隶属于那个社团的角色。”[1](P35)他所谓的“规范”就是指深层的价值观。 信任以诚实不欺为本,诚实的丧失使信任出现危机。在本质上,信任危机就不只是人与人之间表面的冷漠和不能做到坦诚相待,而且是一种对待他人的观念和共同价值观的动摇。 一、信任危机:来自现实生活而不可回避的课题 概括起来说,信任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普通交往中的信任危机。这种信任危机首先要排除对陌生人的不信任和因信任所遭遇的教训的恐惧心理。本文所讲的普通交往中的信任危机,指的就是本可以相信却不去相信或不敢相信的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具体表现为:首先,以家族为分界线,家族以内的人就可以相信,而家族以外的人则保持一定的距离。家族是以血缘亲情为纽带的人们的联合体,是最原始和被认为最安全的信任基地。中国人将家族中人认为是首先可信的对象。其次,源于某种个人经历的片面的普遍适用,产生对他人的普遍怀疑和不信任感;或源于某种人生观的非理性推广,以为人与人之间是不能坦诚相待、不可理解的。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毛病。再次,为感情设防的扩大。信任是一种情感的投资。双方本来是基于某种共同的价值观和相互信任才走到一起来的,但是,一旦共同的价值观动摇了,感情也就变味了,不相信对方是常有的事,分手也不鲜见。这种现象在夫妻之间就更常见。 第二、对商业信用的不信任。这是经济社会的一种病态表现。讲求诚实、公平竞争是商业运行的基本原则。但是在现实的贸业活动中存在许多有悖商贸原则的事情。这首先表现在贸业主相互之间。许多通过诚实劳动去挣钱的贸业主,不敢贸然以诚实去对待自己的贸业对象,三角债和恶性透支使许多企业处于困境之中。其次表现在贸业主与顾客之间。在商品的价格和品质等问题上,人们总带着怀疑的眼光,不敢贸然地去相信一个商人、一个贸业主。信任危机使整个商贸活动不能正常地进行,所以就出现了奇怪的“百店无假货”的活动。但商家本来就该给顾客提供诚实的、无假的商品,而不应靠许诺“无假货”生存。"3·15"是消费者权益日,但现在被人们认为是抓假货的。实际上"3·15"真正保护的是消费者的消费和服务的信任权益。因为消费者消费的首先是他的信任。同样,消费者恶性消费的劣迹,使商家对顾客是否诚实消费发生怀疑,这也是商业信用危机的表现。 第三、对组织和政府的不信任。这首先表现为对决策者的不信任。组织和政府的决策者本来是人们选举出的代言人,但有些决策者决策时的因人而异、政策的多变、前后的矛盾等;加上“厚黑学”盛行,官员私欲薰心、贪赃枉法,根本不为其成员着想等,都必然引起人们普遍的对组织和政府的不信任。其次是人们对组织和政府中新出台的政策往往持怀疑态度,一些政策、法规缺乏公正和公开性,导致人们对组织和政府的对立和抵触。这种情况在世界上很普遍,世界各地的政治风潮可以为此佐证。同时,信任危机也因组织和政府的成败兴衰,而有程度不同的表现。这种本可信任而不敢或不去信任的观念和现象,正是信任危机的表现。 第四、对科学和技术的不信任。科学是建立在假说的基础之上,但科学的技术转化及其结果是可以证明和表现为有效的。这是客观和不容辩白的。但是,技术改进和提高后因技术使用者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效果,所以,技术的可信度一下子就被打了折扣。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只有不到40%的人相信产品上的“防伪标志”,而另外60%的人仍不相信商品上的“防伪标志”。其原因是可想而知的。其次,由于对现代科学技术的不了解,产生对新技术的应用的怀疑,如不相信新技术的准确性、不相信网上购物能兑现等。再次,对科学技术的不信任还源于科技所产生的负面效应。 二、价值分析:信任危机的危害及产生原因 信任危机的危害是很明显的。概括地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任危机限制了个体之间的互动及其与群体的融洽。从个体本身来看,个体发展的一个驱动力来自对外界的防御。然而,防御不等于拒斥,防御是开放性的,而拒斥是封闭性的。信任危机则表现为拒斥的特性。文革中所谓“见人只说三分话”就是人与人之间封闭性的最好的例证。另外,如“防人之心不可无”等“道德隽语”,也只会直接给整体的发展带来阻尼,消磨社会整体的灵气。一个叫芮定的外国学者在对香港的企业作了大量的研究之后说:香港企业运行的主要特征是“对家人全然信任,对朋友和熟人则建立某种程度的相互依存感,为彼此互留余地,至于其他的人,你绝对不会假设他们对你存有什么好心。”[1](P91)另一个人类学家吴尔芙在研究了台湾的一个村落后也指出:“如果一个人在血缘上和某个家庭没有完备的关系,就不能得到整个家庭的全然的信赖”[1](P104)。其实,在利益的运行空间,一些中国人即使对其家族中的人也存有戒心,他们一般不到自己亲戚开的商店里买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