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作 者:

作者简介:
夏伟东,男,教育部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080)

原文出处:
伦理学研究

内容提要: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一个关于加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纲领性文件。该《纲要》的出台表明在当前全社会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是极为必要的。要从指导思想、基本规范、方针原则、主要内容等方面去解读《纲要》,理解《纲要》,落实《纲要》。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02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2001年1月10日,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江泽民总书记说: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世纪之初,新年伊始,江总书记一番新论,引领了世界的目光,预示了中国大地悄悄涌动着的道德建设的春潮。舆论一致评论,“以德治国”思想是对“依法治国”治国方略的重要补充,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政治学说的重大推进,也有力地证实,中国将把道德建设提升到空前重要的位置上来。

      人们期盼着落实“以德治国”方略的重大举措出台。

      中宣部副部长刘鹏,在2001年2月于北京召开的学习贯彻“以德治国”思想座谈会上向新闻界透露:在下半年适当时候,中央将颁发道德建设的重要文件。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呼之欲出。

      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下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10月2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宣传贯彻《纲要》的全国电话会议现场,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刘云山在会上指出:“印发《纲要》,是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江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重要思想,切实加强道德建设。”

      1996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十四届六中全会,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重要文件。这是继1986年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制定颁布第一个精神文明决议之后,中共中央颁布的第二个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文件。从这个文件颁布之后不久,中共中央宣传部就按照党中央的指示,着手起草关于加强道德建设的文件,最终的成果,就是现在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五年磨一剑。举国上下对《纲要》给予极高的评价。北京、上海等城市相继提出“以德治市”。山东省率先召开全省宣传部长理论研讨班,学习“以德治国”和《纲要》的思想。教育部提出“以德治教”。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采访,盛赞《纲要》。学界专家学者高度评价《纲要》的重大价值。这是辛苦劳作的成果,集思广益的结晶,党内党外集体智慧的展示。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落实“以德治国”思想的重大举措。这也是我党历史上,甚至是世界政党史上第一个正式的道德建设的文件。

      一、为什么要在全社会大张旗鼓地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活动

      “以德治国”思想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发,使得2001年成为一个特殊的“道德之年”。中国人民沐浴于新世纪的曙光伊始,道德便作为一个突出的话题、一件重要的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我们急切要做的事情,用千头万绪来加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科技的、国防的、外交的,举不胜举。就是在这样的情势下,似乎“无形”、“软性”的道德,却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成为新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各地区、各部门和各行业的一个工作重点,其中的缘由,值得人们认真思索。

      1.从发展的角度和“问题”的角度两个方面,看待突出道德建设地位的必然性。

      大张旗鼓地开展道德建设,首先是新形势、新环境下中国大发展的需要。

      从国际上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中国需要抓住难得的和平环境,加快发展的步伐。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既获得了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更加尖锐的竞争和挑战。

      从国内来说,一是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是必须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三是必须确保顺利实现第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这样的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环境,对我国社会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来说,必然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现有的道德体系、道德建设的思路和道德建设的办法,客观上都有一个适应当前新形势、新环境的问题。江泽民总书记在提出“以德治国”思想的同时,还同时强调要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这其中的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针对道德建设与当前的新形势、新环境相适应而言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也迈出了新的步伐。《纲要》对此作了这样的概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蔚然成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道德建设上取得的这些成就,为在新的形势和环境下加强道德建设,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创造了基本的前提条件。

      大张旗鼓地开展道德建设,同时也是解决当前存在的道德问题的客观需要。基本的目标是要解决《纲要》所指出的“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的问题,包括《纲要》所着重提出的“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如果不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突出存在的问题,就必然会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