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政治道德对以德治国的意义

作 者:

作者简介:
迟维东 烟台师范学院政法系

原文出处:
理论学习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02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义之邦著称,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当然包括不同历史时期关于伦理道德学说的理论,而传统政治道德则是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如果能在当前新形式下弘扬我国传统政治道德中的有益成份,必将对当今的反腐倡廉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也能更加顺理成章地落实江总书记“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的执政战略。这也是本文写作的出发点。

      一 儒家“道德观”的回顾。

      中国文化史上第一个提出系统的伦理道德理论的思想家是孔子。作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巨大的学问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出现于春秋末期实属必然。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存在决定意识的观点,当时若不出现孔子也会出现其他这样的人。春秋末期的社会变动、制度更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引起人与人之间,特别是君臣、诸候卿大夫、父子等方面的剧烈变化,从而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周礼的破坏使人们失去精神和行为依托,于是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用什么准则来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才能使社会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当时是百家争鸣、观点百出。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孔子明确回答:这个准则叫作“仁”。虽然在孔子之前和与孔子同时者,多人都讲过“仁”(从《左传》、《国语·周语》中均可看到),但没有一个象孔子那样系统、全面地讲述,那样地富有理性,那样地简明扼要和易于被人接受。

      何为“仁”?孔子的最简洁的回答是:仁即做人的道理。也就是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学问的“君子”所应遵守的准则。“言仁必及人”,讨论“仁”必然涉及如何做人,以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在中国文化史上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论语》这本书里就讲了不少做人的道理。孔子讲的“仁”无外乎两层意思:一是“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方面则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这样的“忠恕之道”,对于界定君臣、父子关系,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曾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

      所谓“仁”乃是道德的总称。正如《论语·阳货》所记:“子张问仁于孔子。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其目,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这里他提出了五种道德规范:“恭”——自重;“宽”——宽厚;“信”——信用;“敏”——勤恳;“惠”——关心他人。这五种道德规范的总和便称之为“仁”。此外,他还将“温(谦和)、良(善良)、恭(自重)、俭(俭朴)、让(谦让)”作为为人之德。

      作为一种高于自然的人文存在,文明社会应当以什么为基本的价值原则?从传统文化中的儒家之“仁”的价值观看,其基本原则是“爱人”,所体现的是一种朴素的人道原则。以“仁”为形式的人道原则,首先要求对人加以尊重与关切。当马厩失火被焚烧时,孔子所问的是:“伤人乎?”,而不打听火灾是否伤及马(参见《论语·乡党》)。这里体现的是一种人道观念:相对于马而言,人更为可贵,失火时理应先关心人。而现在我们有些单位的官僚却没有孔夫子那种对马厩失火问人不问马的人道意识,所关心的是自己的私利与自身的升迁,甚至有苛扣或贪污救灾款项这样丧尽天良的事情发生。这里那有一点为人道德可言!

      二 政治道德与非权力性的影响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政治道德从执政的角度说就是:当权者要以身作则,以德化民。司马迁在《史记》中通过秦皇、汉武的比较,揭示了人君之道;又通过循吏与酷吏的比较,揭示了人臣之道。司马迁就非常重视不同的政治态度的人物自身的道德修养。他赞扬那些有自知之明、能为民造福并富有自我牺牲的政治家。他认为周公和萧何是具有良好道德品格、又有政治才干的大政治家。

      司马光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一书也对道德人文精神进行了探求。他认为,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仁义理智信的道德精神和理性意识,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他认为,人生在世,待人处理,必须有德有才。才即才能,而德则是人的品格,“正直中和之谓德”。道德必须和才能结合,他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者谓之圣人,才德兼忘者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资治通鉴》卷一)他还认为,“信义”是立国之根本,如果失信于民,失信于人,即使取得了一时的成功,国运也不能持久。他强调说:“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资治通鉴》卷二)古人言之有理。

      我们党从创建那天起就懂得取信于民是事业胜利的根本所在。从理论上讲,我们执政党本来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代言人和勤务员。然而,有些人特别是有些有一定领导职务的人尽管从理上明白,但在实际工作中总是把人民交给的权力当作为己或为小集团谋私利的工具,或者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从而失信于民。这不但有悖于我们党的宗旨和原则,甚至连有灼见的古人都不如,可叹可悲!当然,权力本身就意味着有权就有力量,但我们不能忘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如果不顾百姓利益一味地用权,是多么危险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