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建设公民化的重要举措

作 者:

作者简介:
高力(1957-),男,云南宣威人,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伦理学理论研究; 廖炼忠(1969-),男,湖南省益阳人,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伦理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伦理学理论研究。云南 昆明,650091

原文出处:
思想战线

内容提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中共中央发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成果,是道德建设公民化的重要举措。它标志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对公民道德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02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成果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与物质文明建设相适应,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轨。回顾这一历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分别以两个《决议》、一个《纲要》作为阶段性标志。三个阶段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在明确的价值导向基础上,从群众性活动走向法制化和公民化的过程。

      (一)第一阶段(1978~1986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基本方针的确立与具体建设的探索时期

      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我们认识和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规律和战略地位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到十一届六中全会完成党的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再到党的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这一历程来看,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路线,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阐明了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在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点,尤其强调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主要特征。与此同时,在全国范围内还开展了以“五讲四美三热爱”为中心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1981年2月2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文化部、卫生部、公安部曾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通知》。1982年5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转发〈深入持久地开展“五讲四美”活动,争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胜利〉的通知》,提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全国范围的广泛的群众性活动形式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把精神文明建设结合到群众性活动中的一种实践,它对群众主动参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关的实践活动的许多具体形式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在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开展了几年以后,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进一步阐明了在社会主义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指出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和任务,要求全党同志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的高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并专门作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的决议,理顺了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革以及经济建设的关系,明确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政治意义。这是从1978年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探索历程中所取得的第一个阶段性成果。它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和肯定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并重的地位,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方向指导。

      (二)第二阶段(1986~1996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时期

      1996年10月10日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这是我党在社会主义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第二阶段的成果总结。《决议》再次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构想以及通过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任务。

      虽然,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专门作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出现了“不一贯”的情况。为此,邓小平同志曾尖锐地指出10年(1978年~1988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削弱,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因此,为了保证在道德建设中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1989年12月2日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颁布了《关于共产党员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党纪处分的若干规定》,对党员和领导干部来说,履行社会主义道德义务有了纪律约束。这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历程上的一大亮点,因为它从党员和领导干部的素质抓起,加强党风建设并把道德修养的必要性上升为一种纪律,一种制度。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的领导工作中,忽视思想教育,忽视精神文明的“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方面,在社会精神生活领域仍存在不少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江泽民同志根据邓小平的理论,紧密结合实际,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作了系统的阐发,对思想道德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文化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作了重要指示和部署。强调在新的形势下,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建立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相适应的,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崇高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总之,至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构想以及通过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任务。这一时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探索并取得突破的阶段。

      (三)第三阶段(1996年至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熟与不断深化时期

      自1996年以来,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在不断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方式、内容。其间,先后颁布了《中小学德育教育大纲》和《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使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学校德育相结合并成为学校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使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更加丰富。尤其在跨入新的世纪的时候,江泽民同志提出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相辅相成,进一步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便是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举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