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以往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深刻反思的结果。单纯追求物质增长,只讲经济利益,不讲社会信用,造成了资源严重浪费、环境严重破坏、生态严重失衡,使人类陷入了危机之中。人类要告别不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就必须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发展。中国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存在和解决无一不与道德问题有关。没有道德的介入,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将是不完整的,也是难以为继的。“道德体系与规范是社会整合的基础。”[1]要切实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实现道德建设与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整合,需要重视加强道德人、道德观、道德律和道德力等方面的研究。 一、道德人: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是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和必然归宿。作为高级理性动物,人有诸多的实际需要和价值追求,不仅是自然人、经济人、社会人,而且也是道德人。“人类是惟一的道德物种。”[2]道德人不可能自发地形成,只能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关系之中,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后形成的产物。我们不能只从经济的角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无视资源、环境的价值,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更不能只从经济的层面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实行“等价交换”。那种见钱眼开,唯利是图的社会只能是畸形的社会,而人也不可能成为自觉的、有道德的人。 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的问题。可持续发展要以人为本,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讲道德,这是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培养和造就亿万有道德的人,积极寻求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才有希望。我们要在不浪费资源、不破坏生态环境和不影响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前提下,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没有高素质的有道德的人是不可能的,很难想像一个没有道德的人能够协调和处理好当今社会复杂的自然、社会和文化关系,推进和实现社会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道德人是具有道德责任的人。不仅有仁者爱人、同情弱者的恻隐之心,而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责任感,还应有为民造福、为国富强而尽心尽责的实际能力。随着越来越多的义务对象进入了道德关怀的范围,人们所要承担的道德责任也越来越多了,不仅要对他人和社会负责,还要对地球和子孙后代负责。现实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避免以往那些只顾生产、不顾环境的愚蠢行为,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环境问题并非单纯的科学与技术所能解决的,中国环境问题的真正解决有赖于人的道德责任的提升和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道德人是具有道德行为的人。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面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道德人在现实生活中要从善如流,扬善贬恶,往往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作出不同程度的自我牺牲。但要看到,人与自然冲突的背后必然隐藏着人与人紧张的关系。“‘我’破坏环境不仅损害自己的利益,而且间接伤害他者的利益;‘我’尊重生态的权利,实际上就是在尊重他者的生存权利。”[3]人与自然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人不仅是协调和处理人与自然统一关系的实践者,而且是协调和建立人与人之间新型关系的开拓者。 道德人是具有道德境界的人。“道德境界,指的是人们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觉悟,以及根据这种理解和觉悟所表现出来的一贯的行为倾向和心理态度。”[4]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从“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从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就是道德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现实生活中的人只有经过传统美德的弘扬,美好心灵的打造,道德潜能的开发,道德信念的坚定,道德境界的升华,才能成为适应和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道德人。 二、道德观: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深层视域 我国是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发展中国家,道德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道德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的转型时期,道德观也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要深入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关系的新变化,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型道德观。“如果新的发展研究不能深入到人们的思想最深处,深入到人们所设法永久保持的但常常又是虚弱的社会的最深处,那么,对于这种研究以及由这种研究所要求的总体调整的思考将会是肤浅的,并且是很难达到目的的。”[5]建立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必须着眼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正确反映和处理道德与社会经济、道德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多元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道德的追求是一种价值追求,不同的利益主体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彻底改变以往与小农意识相联系的平均主义价值观,清除“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的“大锅饭”。要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充分调动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大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要坚持兼顾公平的原则。可持续发展强调的公平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代内公平是指同代人之间同享资源的公平性,追求发展机会的均等,在拉开个人收入差距时,又要注意收入差距的合理性,通过社会再分配调节国民收入,防止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代际平等是处理当代人与后代人关系的道德准则,强调本代人不能因为自己的发展需要而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要给后人享有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