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对人们价值取向的影响究竟有多大?经济变化对人们价值取向的影响又是如何作用的?它是否直接决定人们的价值取向,还是要经过文化的某种解释、吸收或转换?对当前价值取向发展的“情势”应当怎么看?无疑,认真研究、思考这些问题,对正确判断当前人们价值观现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1995年2月,为把握转型时期的社会伦理与道德状况,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广东、江苏、河南和陕西四省作了2000份问卷调查,写成《伦理新视点转型时期的社会伦理与道德》一书(简称“四省调查”)(注:关于“四省调查”的引文均出自廖晨白、孙春晨主编:《伦理新视点转型时期的社会伦理与道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5年过去了,这方面的情况怎样?2000年6月,上海社会科学院调查咨询中心对上海市民展开3000份问卷调查,内容不仅包括社会伦理道德,还扩及政治法律生活等各方面,并完成了《上海市民素质和生活状况调查结果分析》报告(简称“上海调查”)(注:尹继佐主编:《上海社会发展报告书》,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2月版(限内部发行),第62-89页。)。这些调查研究,对我们把握当前人们的价值取向变化状况,考虑切合实际的道德建设发展规划,是很有帮助的。本文将首先简要说明用于价值取向现状分析的概念框架,尔后基于对这两项调查某种程度的比较研究,着重考察人们的价值取向现状包括其中的倾向和问题,进而从文化角度探讨价值取向的发展趋势,最后还将提出有关价值管理的建议。 一、价值取向分析所采用的概念框架 关于价值,已经有许多不同的定义。本文所采用的定义是广义的:“价值是能满足主体需要,为主体所意愿、创造并为主体所赞赏、享用的东西。”(注:陆晓禾:《论经济价值与伦理价值》,《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沪),98/1。)价值不等于客体本身,它是主体在客体中所发现、体验、享用的东西,是主体以自己的方式在客体中所发现、引起、构成、造就的。因此,价值是人们可用身心来把握和肯定的,它可以是效用、作用、意义、功能、可以为人们所欣赏、体验、享用,但又不能仅仅归结为这些东西。价值是所有这些东西的概括。这样来理解的价值概念包括了一切可以从主体的需要、活动和享用来区分的价值种类,例如物质的、精神的,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法律的、道德的、科学的、教育的、文艺的、理论的;或者情感的、理智的、认知的、体验的,功用的或身心的等等。本文所分析的理想、信仰等也包括在这样广义理解的价值概念中。 当价值被主体所选定、假设或期待时,这价值就成为主体的取向。因此,价值取向就是主体所选设并期求的价值。它与价值的区别在于:价值是主体所确证的东西,是已被主体以某种方式肯定的东西;而价值取向则是主体作为目标或期望来追求的价值,是主体所选择并力图实现的某种可能性。正是这种动态的价值取向状况是我们的理论和决策所有赖于的信息基础,也是本文所要描述和考虑的研究对象。 价值取向有其所偏重的方向。例如,有学者将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划分为:宗教意识取向、伦理取向、文化取向、政治取向和经济取向,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是经济取向。(注:瞿学伟:“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类型、转型及其问题”,《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科版》,1999.4)但对经济取向,还可进一步看,它是否只讲经济呢,还是也考虑伦理、社会和环境要求?前者表明的是一种经济价值绝对化倾向,后者则反映了经济取向兼容其他价值发展的倾向。由于价值取向所偏重的方向更具体细致地反映价值取向的变化情况,因此是我们在研究价值取向状况时所要特别注意的。 对价值取向或倾向也可作价值评价,因而也可对之作适当的调整,所以我们还将论及价值导向,即由一定个人、组织或社会倡导的价值取向。它与价值取向或倾向的区别是,前者是由主体自发或自主进行的,后者则是由其它主体提倡和指向的。随主体独立性和自由度的提高,人们可能不太赞成导向之类。但事实上我们很难也不可能完全拒绝导向。例如,广告每天都在做价值导向。负有一定使命和责任的主体,例如政府,负有规范和保障人民生产和生活环境的责任,也不得不有所价值导向。因此问题不在于应否导向,而在于如何导向,如何使价值导向更好地保障和促进人民的生存和发展。 价值取向是价值主体的取向。论及价值取向必然谈到不同价值主体及其价值类型。一般将价值主体区分为三层次:政府、组织和个人,它们的主体价值类型也不相同。西方有学者将它们区别为:个人信念、集体价值和一般义务。个人信念是个人在其社会化过程和生活经验中内在化了的价值和规范。它的特点是,对其他人没有约束力,他人对某个人的信念可以理解,但没有义务遵循。集体价值或社会价值与个人信念相关但不完全等同。它们是组织或社会在其长期和复杂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个人而言,它们是“客观价值”,不可能被轻易改变。一般义务是按照关于人类和世界的某种认识而制定的社会共同生活准则,它们特别是处于宏观层次的政府或全球性组织例如联合国所要考虑的。集体价值与一般义务的区别是,前者实际上支配着集体行为,后者则是应当指导人类的行为。(注:Georgese Enderle:What is Business Ethics,in T.W.Dunfee and Y.Nagayasu ed.Business Ethics:Japan and Global Economy,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Printed in the Netherlands,P140.)本文要分析的是个人信念,但着眼的是社会价值。个人信念实际上也可区别出三部分内容:个人体验部分、内在化了的社会价值、个人关于一般义务的看法。因为个体最直接感受到经济关系的变化,他们就是物质生活的直接生产者和生活者。因此,个人信念是对社会变化最直接和迅速的反应。从这种反应可以了解到社会价值认同方面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