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与时俱进的“时”? 马克思主义是根据生产方式的变革来划分时代的。这是一种科学理解。但在浮躁的理论氛围下,这个概念很容易被庸俗化,被理解成时尚、时髦之类。 当今时代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内在本质是什么呢?这得从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总体认识说起: 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由各种社会地位构成的多级的阶梯。在古罗马,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中世纪,有封建领主、陪臣、行会师傅、帮工、农奴,而且几乎在每一个阶级内部又有各种独特的等第。 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 但是,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1页) 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这一分裂不再局限于民族、国家,而是扩大为全球范围内的阶级分化,当年恩格斯指出的情况今天已主要不再只局限于英国。 “英国无产阶级实际上日益资产阶级化了,因而这一所有民族中最资产阶级化的民族,看来想把事情最终导致这样的地步,即除了资产阶级,还要有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和资产阶级化的无产阶级。自然,对一个剥削全世界的民族来说,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有道理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38页)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及其要求是现代经济制度的必然产物,现代经济制度在造成资产阶级的同时,也必然造成并组织无产阶级”(《列宁全集》第2卷,第1页),产生日益无产阶级化的民族,于是有了十月革命、中国革命、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有了十月革命以来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围剿、扼杀、颠覆、演变;有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挑拨、收买、镇压等等一切伎俩。邓小平同志讲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两大问题就是两大矛盾。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为什么得不到解决?症结在哪儿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内在根据是什么呢? 资本的本性就是扩张,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是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十月革命的成功,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的深化、展开受挫;苏联瓦解、东欧剧变,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在全球进行“胜利大游行”。福山先生唱出了“历史的终结”,这是符合他所代表的那个阶级的愿望和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对此怎样与时俱进地认识呢? 问题在于,社会生活充满着矛盾。这就必然导致发展的不平衡性,其中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运动呈现不同的趋势,即时势。物理时间是一维的,而社会历史时间是多维的,即存在前进、停滞或倒退的可能。 分析社会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因而对社会的认识有时是“倒立的”,视倒退为创新、视现象为本质、视幻想为现实,时有发生。或把社会物质生活表层的某一方面(时尚)视为时代的本质内容(区分时代的内在根据),比如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后工业社会时代、全球化时代等等;或把个人物质生活表层的某一方面(时髦)视为时代追求的目标和走向,使人们陷于感官的享受、物欲的膨胀、精神的萎缩,从而丧失对关乎人类历史命运等重大问题的思考。于是,“与时俱进”成了到处滥用的套语,出现什么就辩护什么;成了“跟着感觉走”的代用语,甚至商家也唱着“与时俱进”的广告词,却干着坑蒙拐骗的勾当。这显然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截然对立的。 马克思主义最讲感情,这感情是阶级感情,它公然申明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最讲科学,因为它根源于广大劳动群众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或空泛的词句,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实践标准,在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的伟大实践中,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把我们的事业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本身推向前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