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伦理·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笔谈)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价值观

作 者:

作者简介:
孙伟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原文出处:
哲学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2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基于自然规律、社会历史发展必然性的真理性学说,而且也是反映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价值体系,它体现着真理性和价值性的高度统一。

      作为一种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迄今已经经历了一个长期、曲折的发展过程。从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观价值设想,到“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天真幻觉;从“土豆加牛肉”的“共产主义”,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现代化”;……我们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这些都是汩汩流失的岁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价值体系是在无产阶级的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步确立的,并且,它仍处于永无止境的形成、发展与完善过程中。19世纪30-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等西方国家占据了统治地位,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其集中表现是30年代的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工人宪章运动,以及1844年的西里西亚工人起义。这些工人运动表明,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热切地关注、支持和参加工人运动,并在深刻批判、揭露资本主义制度及其价值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工人运动的实践,第一次创造性地提炼出了反映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和需要的共产主义价值观。这一价值观天才地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原则性的价值理想:消灭剥削、消灭压迫、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实现个人与社会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论证了这一价值理想的历史必然性。这一价值理想是无产阶级的崇高使命与远大目标,实现这一远大目标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创造性努力,这也决定了它的实践必然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

      这一价值观的特征在于其鲜明的主体性。首先,它的主体是无产阶级,反映的是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需要,而且也必须依靠无产阶级通过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去实践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讳言,他们代表的是无产阶级的利益,他们的使命就是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价值观。其次,无产阶级作为这个价值观的主体要广泛团结其他广大劳动阶层,因而在最终价值理想一致的前提下,具体的社会阶层、具体的个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具体价值观表现和追求,我们也因此不能在任何情况下、对所有人民群众提出完全一样的价值规范和要求,如要求一切人“大公无私”、根除心中“私字一闪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再次,这一价值观不是僵死的、固定不变的信条,而是历史的、发展的现实,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我国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过程中提出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以三个有利于为价值标准的、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事实证明就是合乎时代特征的正确的价值选择。

      把握这种主体性的、与时俱进的价值观,必须依靠“与时俱进”的实践的思维方式。无论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本身,还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价值观的主体无产阶级,都不是固定的、抽象不变的东西,它们的本质体现在与时俱进的自身建设过程中,体现在自己具体的“自然历史过程”中,并不存在抽象的一成不变的所谓“本质”。只有在无止境的、无限的探索与建设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价值观包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本身,才会逐渐清晰起来、完善起来,并不断得到发展。

      就当前而论,我们应该看到,现时代生活实践的发展已经向既有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体系提出了许多严肃、尖锐的问题。当代生产实践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突破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当代无产阶级的状况,包括与之息息相关的社会主义运动的状况,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的状况,相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时代,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和变化。这些变化、区别可能导致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发生怎样的变化或转型呢?我们恐怕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及对实践的探索和总结中,才能给这个时代性问题以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回答。

      总之,从价值论的观点看,无论是价值主体无产阶级(包括与之息息相关的社会主义)自身的形成发展,还是反映其利益和需要的价值观体系的形成发展变迁,以及践履这一价值观体系以实现最终价值理想的社会实践,都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与时俱进的过程。从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价值观的这种形成、发展以及实践的考察中;……我们已经可以清晰地把握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