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世界历史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叶险明(1954-),湖北红安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研究唯物史观和社会发展理论。首都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北京 100089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作为带有规律性的世界历史现象的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只有在世界历史时代才成为可 能,是在社会化生产、世界市场、科学技术和世界普遍交往形成及发展的时代,经济相 对落后国家生产力发展的一种普遍形式。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在实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战 略时,需要解决好后发优势、经济增长速度、赶超等问题。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2 年 09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3;K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20(2002)02-0021-06

      研究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有一个视野问题,进而言之,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看,研究 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具有“世界历史眼光”,因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本身就是一种 带有规律性的世界历史现象。据此,笔者在这里试图阐释两个相互联系的问题:一是生 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世界历史基础;二是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世界历史定位。

      一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植根于作为整体的世界历史与其各个组成部分(民族或国家)间关系 的演变发展,它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产物,抑或说是“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产物。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主体虽然是民族或国家,但作为一种世界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 就有的。学术界有的学者认为,早在工业革命以前就存在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现象。的 确,在西欧的历史上曾出现过类似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现象,例如:公元前9世纪,通 过移民关系,隶属奴隶制国家腓基尼的奴隶制城邦推罗在非洲北部建立了古代奴隶制国 家迦太基,从而使当地原有的生产力发生了非常规的飞跃。公元5世纪,处于原始社会 末期的日耳曼人的军事制度与罗马帝国先进的生产力相结合,发展了封建所有制,从而 也使日耳曼人的社会生活在新的社会组织结构中获得了非常规的飞跃,等等。然而,这 些还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我认为,自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跨 越式发展才真正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一种基本形式,成为带有规律性的世界历史现象。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一种基本形式,成为带有规律性的世界历史现象 ,必须具备这样几个相互联系的世界历史条件:首先,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主体是保持 独立的民族或国家。否则,我们研究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就没有意义。这一点应是不言而 喻的。其次,社会生产和交往进入了发达的时代。第三,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市场已经形 成和发展起来。第四,原有的生产力的成果能够全部保存和留传下来。最后,生产力的 发展具有了明显的层次性和阶段性。上述这几个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世界历史条件, 只能形成于工业革命时代。

      工业革命时代是世界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起点及逻辑起点,而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 体只能是民族或国家。在美国学者布莱克看来,实现现代化要具备三个必需的条件,其 中一个就是“创立一个民族国家(指民族统一和独立——引者注),它拥有一个有效率的 政府和合乎情理的舆论(它代表着人民要实现的目的以及实现目的的手段)”[1]。这是 有道理的。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历史的发展使民族或国家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日益凸现,没有民族或国家的生产力的发展,就没有世界生产力的发展,而长期处于极 端落后地位的民族或国家必然会被世界历史的发展所淘汰。正如艾恺所说:“现代化一 旦在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出现,其他国家或地区为了生存和自保,必然采取现代化之道 ……换言之,现代化本身具有一种侵略的能力,而针对这一侵略力量能做的最有效的自 卫,则是以其矛攻其盾,尽快实现现代化。”[2]艾恺这一论述的其中某些提法虽然未 必准确,但至少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笔者的观点,即:自工业革命以来,民族或国家在其 交往过程中的激烈竞争,在激烈竞争过程中求生存、求发展,已成为一种“铁律”,从 而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也就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经济相对落后国家生产力发展的一种基本 形式。这同时也说明,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不是自发的,它有较强的自觉性。特别是自第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广大落后国家从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中解放出来,生产力跨越 式发展作为带有规律性的世界历史现象表现得越来越充分和明显。当然,在资本主义世 界历史时代,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是通过异常复杂、曲折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社会生产和交往进入了发达的时代,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市场形成和发展起来。“发达 的时代”是马克思就当时美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而提出的,实际上指的就是工业革命时 代。强调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主体是民族或国家,并不意味着民族或国家的生产力跨越 式发展可以封闭在民族或国家的范围内实现。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既然生产力跨 越式发展是“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产物,那么民族或国家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必 然在世界历史的范围内才能实现。马克思说:“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创造了交 通工具和现代化的世界市场,控制了商业,把所有的资本都变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 加速(发达的货币制度)、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 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 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3](P67-68)据此,马克思从生产力和世界普遍交往的视角 把“和控制着世界市场的西方生产同时存在”,作为俄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的一个必要条件。学术界有的人认为世界市场早在工业革命以前就已形成是一种误解, 实际上是把世界市场的萌芽视为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市场是指以世界为一个整体单位 的商品和劳务的生产、流通、消费的全过程,是包括国际分工、生产要素流动、国际化 生产、国际贸易等各方面在内的大系统。明确了世界市场的概念,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便会清晰地纳入我们的视野:16世纪至18世纪70年代只是世界市场的萌芽时期;18世纪 末至19世纪70年代才是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时期。因此,作为一种带有规律性的世界历 史现象的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只能产生于工业革命时代。

      在开放的世界,原有的生产力的成果才能被全部保存下来,这是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 另一重要的世界历史条件。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是以以往创造出来的生产力能够得以全部 保存为基础的,而在工业革命时代以前却不具有这样的基础。马克思说:“某一个地方 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会失传,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 。当交往只限于毗邻地区的时候,每一种发明在每一个地方都必须重新开始……关于这 一点,腓基尼人例子就可以说明。……只有在交往具有世界性质,并以大工业为基础的 时候,只有在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的时候,保存住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 [3](P61-62)从逻辑上看,不能保存住已创造出的生产力特别是代表已创造出的生产力 的最高成果,就不可能有严格意义上的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从而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当然 也就不可能成为带有规律性的世界历史现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