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本体思维方式”的历史性变革

作 者:

作者简介:
高清海 吉林大学哲学系教授,邮政编码:130021

原文出处:
现代哲学

内容提要:

传统本体论在黑格尔哲学中达到了它的最高形态,同时也暴露出严重问题。对此,马 克思没有采取与他同时代的其他哲学家(如叔本华、尼采等)仅仅改变“本体论哲学”的 某种理论形态的做法,而是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本体论借以立论的那种“绝对化”的基 本思想原则和思维方式,使哲学找回了具有双重生命本性的现实的人和由人参与开拓的 现实生活世界。即使如此,也不宜把马克思的哲学归结为“实践本体论”。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2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00(2002)02-0001-05

      一

      西方哲学是以“本体论”为核心的理论。由柏拉图奠定基础的本体论哲学构成了西方 哲学的历史传统,一部西方哲学史,从一定的意义上也可以说就是围绕“本体论”理论 的问题、难点、困境而衍生、展开和转型的发展历史。

      马克思的哲学与“本体论”哲学的“关系”是明确的。在马克思的时代,传统本体论 在黑格尔哲学中达到了它的最高形态,同时也就因此暴露出这种理论的严重问题而使它 陷入危机。如何摆脱“理性霸权”、“概念宰制”,走出由逻各斯统治的宿命论的独断 世界即传统哲学建构的“本体论世界”,以便使人和哲学回到现实的人和人的真实生活 世界,是那时的时代性课题。许多哲学家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为解决这一问题做过努 力,但只有马克思、马克思创立的哲学真正做到了这点,即根本改变旧有的哲学传统, 把哲学置于全新的基础,实现了哲学理论的历史性变革。这就是马克思哲学的伟大意义 。

      在那时,要根本转变哲学的基本观念,实现哲学理论的根本性变革,必须从批判和否 定传统的本体论思维入手,这是当时历史性的任务。

      为什么是这样?要理解这点,需要首先明确传统“本体论哲学”存在的问题和它陷入困 境的性质和原因。

      二

      本体论是“纯粹理性主义”的理论形态。古希腊哲学家一开始就把哲学这种最高“智 慧”定位于追求感官对象背后“存在”的认知性理论。在他们看来,“眼睛是骗人的” 、“自然喜欢躲藏起来”(赫拉克利特),感官对象背后那个看不见的、具有不变性的存 在,才是“本真”的存在,这个存在属于超感性实体,它只能由“思想”去把握。那时 的人们相信,人有一个思想,外界必有一个对象与之相对应,叫做“思维与存在是同一 的”(巴门尼德)。在现实中感性存在与思想存在属于两种不同的存在,它们存在的形式 各有不同,前者以感官对象形式存在,后者以概念形式存在。它们虽然都是现实的存在 ,却只有后者即超感性的存在才是实在的,哲学的任务就是要摆脱和超越前者(称为“ 意见”)去认知后者(称为“真知”)。大家知道,这一思想的延伸、发挥,最后便形成 了柏拉图分裂为两个世界(可见世界—影像;可知世界—实体),本体世界(理念世界)决 定实物世界(意见世界)的理念论哲学。这就是最初奠基性的“本体论”。按照这种理论 ,理念(本体)世界,特别是它的最高理念,隐藏着整个存在的奥秘,现实世界的一切事 物都只有从它的理念才能得到理解,哲学如果解译了这一本体的密码,那就没有什么不 能解释的事了。

      这种理论的问题是明显的:最早亚里斯多德已有觉察,他就提出过这样的疑问:本体 与本体的所在两离,它怎样去决定存在的事物?更重要的还在于,本体作为超感性实体 ,完全脱离开了经验,人们怎样能够认识和把握这种本体?再有,本体的本性属于前定 本性,如果一切都由它事先规定好了,“人”的存在和活动还有什么作用、意义?前定 论、独断论、预成论、宿命论、先验论、被动论,这些构成古代本体论基本思想前提的 性质,同时也就成为它的致命的弱点和难题。经过中世纪的神学统治(它是本体论的极 端形式)之后,到了近代人们就逐渐醒悟了,其实这种本体论理论与神学并没有什么分 别。近代哲学对“上帝”的否定,“上帝人本化”、“上帝自然化”的过程,实质上也 就是对传统“本体”的消解、转型过程。

      我们可以说,近代哲学的整个发展,在深层都与传统本体论的内在矛盾有关,或是为 了回答、解决它的难题,或者为了弥补它的矛盾,或者为了跳出难题另寻他路。例如: 近代的“认识论转向”,其直接的原因就是由本体论的“问题”而引发、衍生出来的, 如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命题表明的,理解“存在”的前提,应当先弄清我们能够“ 认识”什么。这一转向的深层原因还涉及“人”的定位问题,只有把认识提到首位,“ 人”才可能由从属地位上升到主体地位。近代哲学具有普遍思想倾向,如反“独断论” 、反“宿命论”、对自由的追求、试图限制“纯粹理性”的霸权,等等,也都是针对本 体论的“问题”而发的。然而这一切,在近代还仍然是在传统本体论的圈子里面展开的 活动。历史就是这样,人们要摆脱本体论的难题,又走不出本体论的思维传统,这样, 最后便发展出了黑格尔的哲学。到此,传统本体论也就走到了它的尽头,没有再发展的 余地,只能被彻底否定。

      三

      传统本体论哲学能够存在并支配人们的思想两千余年,应该说这决不是偶然的,它必 有它存在的根基和理由。它的根基何在?在我看来,这个根基就是“人性”的根基。

      传统本体论在马克思的时代又必然要遭遇被批判和被否定的命运,这个根基和理由又 是什么?从深层来说,我认为还是在于“人性”的根基。

      因为,人是具有双重本性—双重生命的存在。人有“物种”规定的自然本性和本能生 命,在这一基础上,人又通过目的性的生命活动生成和创造了人所特有的“自为本性” 和“人格生命”。自为本性就意味着,人的生活是人自己创造的,人的生存环境、生活 世界也是通过人的活动由于人的参与而建造出来的。自然的天然环境不是人的家园,人 的家园要由人自己去营造。从这一意义说,人作为人,就不会满足于自然“给予的现成 存在”和已经到手的东西,总要超越现存,从有形进入无形,从有限去追求永恒。这就 是人的超越本性,或者叫做“形而上本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