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38;C9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77(2002)03-0013-0 5 在人类发展的思想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存在及其全面发展的理论往往受到误解甚 至歪曲。某些西方学者从根本上否认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尊重和关怀。例如,存在主义大 师萨特断言,在马克思主义内部存在着一个“人学的空场”;阿尔都塞看到了马克思主 义建基于社会关系之网上的意识形态结构的重要性,却无视在这种结构性关系中作为主 体的人的存在;福柯则站在后结构主义的立场上直接宣告了马克思主义的“人之死”。 国内一些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虽然也承认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命题, 但认为这一理论太过理想化了,是一种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不能实现的乌托邦式的幻想。 前述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存在和全面发展理论的否认或片面理解,见物不见人,只看到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现实批判和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武器的价值,淡化甚至抹杀 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永恒价值主题。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 主义确立了人与世界的辩证关系以及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马克思关 于剩余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异化的经济根源;马克思关于科学社会 主义的理论为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提出了社会制度的构想。 “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于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1]以往对 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的误解,已经阻碍了马克思这一理论在我国现实 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指导作用。由于马克思所处时代和历史条件的局限性,他把理论研究 的重点放在了与当时现实相对照的未来理想人格的构建上,对于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 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没有也不可能给出详细的答案,只有一些原则性的预见。 这就给我们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留下了空间。 一、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哲学意蕴 理论应当联系实际,但前提是我们必须真正地掌握理论。要科学地回答在现实中如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回到马克思的时代及其文本之中,从其理论渊 源中寻求支撑和现实的生长点。我们不能教条式地理解马克思的这一思想,而应着重于 从精神实质上探讨其哲学意蕴。如果撇开马克思在这方面的具体的枝节问题的阐述,从 整体上审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对我们最具有启迪意义之处莫过于其展示 的理论维度和现实维度两个方面。前者是它所蕴含的深层价值内涵,后者则是它所提供 的宏观方法论意义。 (一)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最深层意蕴,在于它为人的全面发展悬设了一个最高 的价值目标。这是其理想维度之所在 首先,作为一种实践的存在物,人不仅应当而且能够全面地发展自己。马克思的整个 理论,就其实质内涵而言,就是关于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学说。马克思倾其一生 关注的也是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问题。人的存在及其全面发展构成其思想的深层结构。 马克思指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和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2](P3 3)“每一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3](P61)而他所设想的共产主 义社会,则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 的条件”[4](P273)是否承认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指向,是马克思主义与一些西方思想 家之间的理论分水岭。与马克思致力于为人的未来构建一个理论的追求目标不同,一些 西方思想家则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把人的本性看做是一成不变的东西,从而否认了人 的发展的可能性,他们也正是这样架空了人的价值目标,把人停留于纯然的“事实”和 “现在”,进而把人的片面发展看做是一个永恒的现象。马克思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看 做是一个永恒的现象。马克思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性目标,并不是主观想象的“ 无根之浮萍”,而是根源于人的实践本性。马克思认为,人作为实践的存在,“他们的 需要即他们的本性”[5](P514)。而人既有原初的物质方面的自然需要,又会产生“历 史形成的需要”[5](P927),即“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7](P927)。由于人 的需要是变化的,因此,人的本性也是变动不居的。需要的变动性使人成为一个开放性 的存在,给他烙上不确定性和未完成性的特质。人虽然来自自然,但并不因此具有先定 性。人的需要的变动属性使人与他的外部自然之间形成了一种为我而存在的否定性关系 。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人就必须在实践活动中把自身的本质力量外化出去,把客观世 界改造为属人的存在,同时,把这种改造的成果加以利用来发展、完善自身,实现外部 世界和主体自身的同步发展。然而在活动之先,人们必须首先在人的大脑中对对象物进 行观念的建构,既按照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去建构,又“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6](P9 7)。不仅塑造外部世界,而且也塑造人自身。人的全面发展的未来形象正是人在行动中 改造自身的同时超前性地以观念性的形态所塑造的人的理想化身。可见,人并不是天然 地具有趋向全面发展的要求和能力,而是由于在实践中需要的变动和需要的多样性所决 定的。无疑,马克思并不是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理想目标的第一人,空想社会主义者们也 这么做过。至于历史上各种关于人的哲学,更是致力于通过对人的应有的未来的探索, 提出了种种关于模范人的典型形象和理想模式,并以此来引导和鼓励人们进行自我塑造 、自我奋斗。但是,这些人“迄今总是为自己造出关于自己本身、关于自己是何物或应 当成为何物的种种虚假观念。他们按照自己关于神、关于模范人等等观念来建立自己的 关系”[2](P13),而不是从现实的人出发来塑造人的未来理想。因此,就人的发展目标 本身的彻底性、科学性而言,马克思远远超过他的前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