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全部生活的历史就是处理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的历史,人类不仅通过实践活动现 实地改造世界,而且还通过认识活动观念地把握世界。思维方式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中介 系统,是保证思维活动正确运行的规则、线路和手段。人类思维方式可以从不同角度分 类,例如: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知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科学思维和哲学思维、逻辑思 维与直觉思维、经验思维与理论思维、对象化思维与非对象化思维……如此等等。我认 为,从思维内容和目的来看,可以将全部人类思维划分为以求真为目的的合规律性思维 和以求善(好)为目标的合目的性思维。本文拟对合目的性思维的含义、地位、特征和形 式作一分析探讨。 一 所谓合目的性思维,是指以人的目的为轴心,包括设定、评价、选择、整合、调整和 实现目的而展开的人的思维活动过程及其相关形式。合目的性思维在人类的生存实践过 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人与动物不同,动物是依赖本能生存的,即运用固有 的生理和心理条件消极地适应外部世界;人的实践活动却无不是有意识目的的,即在一 定思想、理论、计划、方案指导下完成的,人不仅适应外部世界,而且要求能动地改造 世界,使世界合乎人的内在尺度的需要。“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一样,是人的生 存实践具有高度自觉性的表征,是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只有目的明确,措施得当, 才能使人的活动过程思路清晰、意志坚定、行为正确,并走向顺利的成功之路。 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的认识关系,其前提是两者的理智性分立,即强调认识对象是 独立于主体之外、不依主体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只有如此,人们才能科学地认识事 物的本质和规律,形成关于客体的完整的对象性意识,获得客观性知识或真理。这是一 个以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为目的的合规律性的认识思维过程。然而,人们观念地把握世 界,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践地改造世界。因此,伴随着人对世界的物的尺度即规律性的 认识反映,也要对人的内在尺度即人的需要欲求进行认识反映,并以主体内在尺度去面 对外部世界。从而,主体与客体之间就不只是理智性的认识关系,也要由此过渡到两者 之间的价值评价关系和实践改造关系,即主体要按照“合目的性”的要求来处理人与世 界、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在以“合目的性”为中心的主客关系中,客体再不是与己无关 的、独立于主体之外的对象,而是要转变为主体价值需要和实践改造的对象,客体本身 和关于客体的知识转换成了主体实现目的的现实条件、资源和手段。客体根据主体实现 目的需要被纳入到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整体过程之中,成为主体目的现实化过程的一个组 成成份和中间环节。这就是列宁所说的“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改变世 界”(注:列宁:《哲学笔记》,第229页。)的意涵。可见,合目的性不仅是主体自觉 能动性的证明,而且也是主体用以调动、整合各种客体性要素所确立的核心价值原则。 由此而言,合目的性思维既贯穿于人认识世界的过程之中,更内在地体现于人改造世 界的实践过程之中,是与人的认识活动相伴随、不可分离的。但是很明显,合目的性思 维之于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其地位作用却有所不同。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对客观 世界的物的尺度的反映属于人的对象意识,它直接指向客观事物本身,目的在于获得不 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关于事物的客观性知识。同时,主体也要认识人自身,即认识 反映人的内在尺度,并形成关于人自身的区别于他物的性质、地位、作用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内涵,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和与之相适应的人的需要,由此构成人的一切活动 的目的性和方向性。人的这种目的性和方向性,反过来又构成了对客体对象的认识、评 价、选择的标准和尺度,构成了人的活动的价值前提,也就是人为什么而认识?为何选 择此种客体对象而放弃那种客体对象的内在根据。不过,人的认识活动的根本任务是“ 求真”,即把握事物的本质、必然和规律性,人的内在尺度或目的性只是作为前提潜在 性、隐蔽地影响和规范认识的内容、领域和方向,即不能干扰影响认识过程本身和认识 结论的客观性,主体务须将这种干扰或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 在人的实践过程中,合目的性原则才真正成为统率全局的主导性原则。这是因为,一 切实践都是为了实现预设目的的活动。目的构成实践的灵魂,是实践的动机和出发点, 使实践具有意义性;而实践活动本身则是包括计划、蓝图、理想模型的外在化过程。实 践理念可以看作是以人的目的性为核心,综合关于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主体自身的需 要欲求、知识能力,以及主客相互作用的中介工具、技术手段的总体观念。并且,在实 践活动中,人的目的或以目的为主导的实践理念能否实现,即实践理念是否反映了客观 世界的规律性、技术手段的有效性和人的需要的合理性,仍然是大有疑问的。因而,随 着实践的进展,不仅要舍弃现实条件中那些与人的目的不相符合的因素和方面,或者重 新创造原来不曾具备的条件,而且也要随时调整目的与外在环境及其条件的关系,包括 对人的目的本身的修正,尽力使目的更加贴近手段和条件的要求,以保证实践活动的成 功。 由此而言,合目的性思维不仅要确立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价值前提,也要在实践活动 之前组合相关要素形成实践理念,更要在实践展开过程中不断回应和解决主体与客体、 目标与手段、现实与理想矛盾关系所引发的种种问题,克服前进过程的障碍,使人的活 动走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