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中华:人与人的精神生活 人是宇宙中一种独一无二的存在物,这种独特性主要在于人的存在是二重化的。人们 常说:人总是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首先,人作为肉体存在物,他构成自然界的一 部分。在这个意义上,人必须不断地与外部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这样 才能维系自己的生命。既然人首先是一个肉体的生命,就不得不同大自然打交道,他也 就无法回避自然律对自身的必然约束和支配。在这个层面上,人并不存在超越自然界的 地方,也无法体现人类史同自然史的真正差别。为了更有效率地同大自然打交道,人就 必须对自然规律进行科学研究。自然科学作为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正确把握,能够使人在 物质生产领域这一“必然王国”获得知识论意义上的自由。因为在这个领域,“自由就 是认识了的必然”。自然科学及其外化——技术,说到底不过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结 果。它能够保证人们在征服自然、驾驭自然、控制自然方面,获得越来越大的力量。正 是在这个意义上,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在信息时代和 知识经济时代,它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然而,人又不仅仅是一个肉体的存在 物,他同时还是一个精神的存在物。因为人们不同于动物又超越于动物的地方,不在于 肉体,而在于人除了肉体还拥有一个心灵的世界和意义的世界。只有这个层面,才能显 示出人之所以成其为人的本质规定,也才能显示出人的尊严和高贵。它在归根到底的意 义上决定了人类史不能被归结和还原为自然史。人作为精神存在物,他不再服从自然律 ,而是遵循道德律。这才是人的“真正的自由王国”。 人的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决定了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而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又 进而决定了人必须拥有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说”,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基本层次:一是生理的需要;二是安全的需要;三是爱的 需要;四是尊严的需要;五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它们由低到高构成一个“金字塔 ”结构,一般说来只有先满足了较低层次的需要才能提出高层次的需要。应当承认,马 斯洛的观点具有某种统计学的支持。但问题在于,它并没有充分说明物质需要与精神需 要之间的关系。事实上,物质需要及其满足,对于人的存在来说,只是具有“前提”的 意义,但并不具有“理由”的意义。因为人只是“通过”它而存在,但决非“由于”它 而存在。显然,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对于人及其存在而言,其意义并不是平分秋色的, 精神需要及其满足更带有本质的意义。 人的精神生活当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一般地说,它应该包括三个层次:一 是形上学层次。它是人的安身立命的归宿,是人的终极关怀,是人的心灵的家园。这个 层次的精神需要是通过对“至善”这一绝对价值的追求来实现和满足的。作为人的精神 生活的最高层次和基本内核,它为人们提供人生的内在理由和理想境界。二是道德(伦 理)层次。它是需要通过人的行动来得到践履并证明的。人的道德感和伦理需要乃是人 的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合法性最终来源于至善尺度的确立,因而从根本 上说,它是第一个层次的延伸和贯彻。三是审美的层次。这个层次是人们通过对世界的 审美把握来表征的。人们在生活中,既有艺术的存在,又有艺术的欣赏,它们说到底都 是获得审美愉悦的有效途径。正是在这些审美活动中,人们既得到了精神享受,同时又 陶冶了情操,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品格。 从西方社会自身的发展情况看,从文艺复兴开始的现代意义上的启蒙运动,实现了由 “神本”到“人本”的历史性转变。“人的发现”无疑成为西方现代性的一个文化标志 。然而,商品经济及其市场逻辑充当了西方现代社会的历史前提和社会基础,它所塑造 的“经济人”是一个基于物质利益及其最大化原则建立起来的人格。从科学主义、技术 统治,到达尔文主义的进化论逻辑在人类社会的运用和支配,无不表明西方现代社会条 件下人的灵性的丧失和人的物化的命运。今天,所谓的“网络时代”正向我们招手,当 人的存在被还原成“数字化生存”的时候,人的精神生活和心灵世界就极有可能被挤兑 到一个日益边缘化的角落,从而成为“人文精神”失落的一个重要的时代原因和历史根 源。所以,当代人所面临的一个不可逃避的使命,就是如何在强大的现代性的历史语境 下保持足够的批判性的反省能力,以便自觉地抵御现代性负面效应的广泛挤压和控制, 从而最大限度地为人的精神生活保留地盘和开辟存在空间。这是人性的要求,是一个人 有尊严地活着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化本身走向正当和健全的要求。能否做到这一点, 无疑是对任何一个“现代化”着的民族的一次历史性的考验。 作者:山东大学哲学系教授 2陈新夏:精神生活与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人的能力和个性的充分发展和展示。 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和内容看,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物质 生活水平的提高上,更应体现在精神生活的丰富和精神素质的提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