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人的当代发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庆春(1978—),女,安徽东至人,清华大学哲学系9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网络 文化研究。清华大学 哲学系,北京 100084

原文出处: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内容提要:

网络不仅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且还使人类的主 体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和可能。劳动本身的异化性 质由此得到很大改变,人们也不再局限于物质活动层面的外在交往,而是更加倾向于精 神文化层面的内在交往。网络形成的世界性普遍交往使“偶然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个 人所代替,使每个个人感受到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并从中汲取营养,从而促进自身的 全面发展。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2 年 05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466(2002)01-0069-03

      面对网络文化,人们产生了各种不同甚至相反的评价。网络技术可能加重人的异化的 问题更是被诸多学者所指出。笔者认为,我们在关注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同时,也 应看到网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的种种机遇和可能。可以说,网络的出现,不仅从 器物和一般社会生活层面改变了人们的存在方式,而且还从文化这个最深厚的层面促进 了人的发展。

      一、网络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实现人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整个理论体系的精华和核心。在马克思看来 ,人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马克思在分析 如何实现人的自由、消除人的异化时,论述道:“这种‘异化’(用哲学家易懂的话来 说)当然只有在具备了两个实际前提之后才会消灭。要使这种异化成为一种‘不堪忍受 ’的力量,即成为革命所要反对的力量,就必须让它把人类的大多数变成完全‘没有财 产的’人,同时这些人又和现存的有钱的有教养的世界相对立,而这两个条件都是以生 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1](P273)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以科技的进步 为前提的,每一次技术革命都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在农业经济阶段,由于科学技术水平低下,智力开发不足,劳动生产率主要取决于人 的体力,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及文明程度较低。以蒸汽机为标志的 产业革命,使人类结束了依赖手工工具,靠人力、畜力、风力等维系的农业经济时代, 而进入了使用机器不断将资源转化为产品的工业经济时代。在这个阶段,一方面,人类 充分沐浴了工业文明所带来的阳光雨露,另一方面,资源的迅速消耗、生态的破坏、环 境污染等工业文明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造成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困境。就像许多学者所 认同的那样,以资源消耗为主要特征的资源经济,在经历200多年的辉煌之后,风光不 再,甚至到了它“增长的极限”。

      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以计算机为标志的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以信息技 术为核心的高科技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 作用越来越弱化,技术、知识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与价值愈益彰显。科技进 步与知识积累已成为一个国家富强的源泉,成为人类文明的主要动力,这标志着人类即 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网络的发展,极大地改 变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与生存方式,突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网 络世界。如果说手推磨是农业社会的标志、蒸汽机是进入工业社会的标志,那么网络则 可以说是知识经济型社会的技术标志。

      在网络上已经活跃着形形色色的经济活动,其中包括资产评估业所涉及的资产拍卖、 转让;企业兼并、出售、联营、股份经营;合资合作经营乃至资产抵押及其担保、企业 租赁等。这些经济活动,增加了就业机会,创造了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提高了人们的 物质生活水平。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如今人们坐在家里打开电脑便能看到琳琅满 目的商品,而轻轻点击鼠标,所需商品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呈现在眼前;人们受教育的机 会因网络的存在而大大地增加了,即使是在最偏僻的小山村,只要有一台电脑、一根足 以连接全球的网线,便能接受来自最权威学术机构的教育,国内兴起并已经获得初步成 果的网络远程教育就是最好的证明,在网络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喜欢高雅艺术的人们不 再因门票的昂贵而驻足于音乐厅的门前,跨入网际之间便可以听到或看到一首首绝妙的 乐曲和一场场精彩的歌剧演出,等等。诸如此类的情形显示,网络的确为实现人的全面 发展提供了更加可靠的物质前提。

      二、网络改善了人的主体状况

      在工业经济社会,人们不仅要面临资源匮乏从而失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前提, 而且还要面对人之主体性的绝对丧失。因为,在工业社会的生产过程中,个人越来越成 为生产过程的一部分,人与人的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代替,表现为物对人的统治、人 之主体性的绝对丧失。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认为,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发达工业社会虽是一个不自由的社会,但毕竟是一个“舒舒服服”的不自由社会;虽是 一个更有效地控制着人的极权主义社会,但毕竟是一个使人“安然自得”的极权主义社 会。人们因此而丧失了批判的、否定的、超越性的和创造性的内心向度,似乎根本不会 再提出或想到要提出什么抗议。人们变成了单向度的人,而非全面发展的人。现代人的 异化让马尔库塞、弗罗姆等人忧心忡忡。但是随着网络的出现,人们似乎看到了消除异 化的曙光。互联网改善了人的主体状况,这与消除异化是相一致的。

      网络的出现,使得实践主体可以不必在家庭与写字楼、工厂之间忙于奔波,在家中即 可完成自己的工作,劳动者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了,在劳动的同时也更能享受劳动带来 的乐趣;同时人们也不再局限于物质交往活动,而将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人与人之 间的网络对话。网络极强的虚拟性和交互性,让畅游在网络上的人们更能跨越现实的藩 篱互诉心扉,进行精神文化层面的内在交往。正因如此,才演绎了互联网上一幕幕动人 的故事:一位走在犯罪边缘的人在网友的规劝下走入了正常的人生轨道,一位无法面对 生活挫折的人在感受了网络家园的温暖之后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两个对中国古典文化 有着浓厚兴趣的异国人在网络上彼此交流心得并成为了最好的朋友,等等。人们通过互 联网所进行的精神文化交往,为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提供了可能。人们在 跨地域的交流中,不断认识到存在于人类共同体之中的共同生存理念,从而提升了自己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