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81;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478(2001)06-0031-03 当前,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概括世界时代特征的基本概念。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也 都受到了这股浪潮剧烈的冲击,全球化开始逐渐从实践领域向精神领域拓展。尽管在不 同的国家和民族之中,人们各自的利益和价值观迥然相异,但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之间 有了越来越多的共同之处:既分享着科技进步、文明发展所带来的好处,也同样都面临 威胁人类生存的种种全球性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清醒地认识到,在发展各自特色的 同时,必须在一定层次上,形成基本共同的社会理念、共同的国际行为规范。 一、全球一体化:建构共生理念的现实基础 在当前的全球化进程中,人类社会越来越显示出这样一种趋势:在地球范围内人类真 正作为一个整体来生存、活动和发展,已经形成具有全球规模、全球计划、全球协作和 全球效应的当代大生产、大实践,人们之间的利益共同性、相互依存性、整体相关性更 加突出和增强。各国、各民族逐渐意识到,一个社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解决诸如人口 就业、社会公正、环境保护和社会理念认同等同样都是重要的发展目标,应当以统一而 非孤立的方式来达到这些目标。 但在各地区各民族的实际利益联系越来越紧密的同时,新的国际关系仍然处在一种无 序的情况下进行调整。国际社会对建立什么样的世界新秩序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社 会理念和国际规范上表现出的是一种不相符合的严重滞后性。 (1)美国认为,要强调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加强同西方联盟的协调,共同分担责 任和行使权利,同时注重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地区性组织的作用;向全球推销美国 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模式,推进全球资本主义化。 (2)欧共体提出,要建立邦联式的大欧洲,并在世界起主导作用,建立由西方各大国相 互制约、共同主宰世界的新格局;使世界的发展有利于欧洲,有利于欧洲在参与决定重 大国际事务时能发挥主导作用。 (3)日本主张,在多极世界中由美、欧、日三极起主导和核心作用,注重推行依托联合 国的大国政治外交,谋求日本在建立亚太新秩序中的主导权。① (4)以中国政府的主张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提出,“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 秩序”,②强调国家主权独立,反对外来干涉,反对国际霸权,国家无论大小一律平等 ,重视发挥联合国的国际作用;强调国家之间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互利合作。 人们对于新国际关系的指导原则、处理方式、结构模式等认识不一,难有共识,导致 了在一些问题上的束手无策。突出表现是:尽管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但个 别发达国家仍然到处插手,企图对新的国际关系发挥主导作用,形成新的矛盾和冲突热 点,难以调和;一些地区,如巴尔干、中东等问题的处理牵涉到某些大国或集团的利益 ,使冲突得不到根本解决甚至更加复杂,给世界增添了新的不安宁因素,等等。这些问 题无疑造成了价值上的冲突,在某种程度上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全球性价值标准上的彷徨 时代。 价值标准上的模糊、游移或彷徨,都会消解着现存秩序。狭隘的民族主义,会阻碍文 明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任何想在全球化中捞取超常好处的行为,都是短视行为,缺乏 广泛的国际社会基础,从实践上难以行得通。在我们共存的这个世界,各国的经济制度 、政治体制、历史传统、民族文化等千差万别,任何国家、民族也不能凌驾于他人之上 ,只有在遵守共同约定的规范下相互尊重、彼此协调,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但无论如 何,处于同一时代的各种不同文化在一定范围内是有共同之处的,这些共同之处使各种 文化可以统一在同一类型之下。尤其在当前,世界上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之间都有着 工业文化这一共同点,因为世界各国的工业文明基本上都是由西方工业文明传播、扩散 而来的。在文化一致性的基础之上,各国、各民族的人们具有了某些共同的认知,从而 使不同的社会理念之间具有了相互认同、渗透、融合的一面。而当代世界波涛汹涌的全 球化浪潮加深了人们之间的普遍交往,人类“摆脱种种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个世 界的生产(也同精神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③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加速 了人类共同利益的形成,使得全球性社会理念的建立具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全球化中 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则使得人们对建构一个共同的价值观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期盼:只有使 全球化发展为多民族共同利益的生长点、发展空间,建立起一种无极性的国际关系,才 是符合绝大多数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法国著名思想家托克维尔指出:“一个没有共同 信仰的社会就根本无法存在。”④这是共生理念存在的深厚根基。 二、人内在的真实需要:建构共生理念的动力 需要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人的需要推动着现实的人去从事改造自然、改造社会 的实践活动。除了基本生存需要外,人的需要都是可塑的,甚至基本生存需要的满足在 社会、文化的影响下也会改变形式。这就产生了真实需要和虚假需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