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思想 的内涵。在论述“三个代表”之间的相互关系时,他指出,“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 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 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 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论 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智 慧。 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动力的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 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在社会的动态结构中,生产力是启动器、发动机和动力源 。任何社会形态,从最初形成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最后走向灭亡或消亡的过程,归根到底 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在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作为科学物化的先进生产工 具,既是一定历史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区分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经济形态 的指示器。石器、青铜器、铁器、蒸汽机、电动机以及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为代表的现 代 科技生产力,它们的发展演进和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的过程,反映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及其相应 的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走向。人们在利用先进工具和技术改造自然的同 时,自身的理论思维和科学素质也在不断提高,由此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生产力具有层次性。所谓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是指现代科技和知识含量越来越高的社会生产 力。谁能掌握先进生产力,谁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 握主动权,顺应和推动历史的发展。在我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代表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在80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发展了生产力,把科技和先进生产部门的 劳动者不断吸收到党内来,使党有着先进的阶级性质和巩固的阶级基础以及最广大的群众基 础,这是其他任何政党都不能比拟的。我国20多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基本经验, 就是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牢固树立生产力标准,把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做硬道理。江 泽民总书记的“七一”讲话,把“代表先进生产力”作为一面鲜明旗帜,这是对邓小平同志 以生产力为根基的哲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二、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是社会意识作为人们精神生活的广泛领域 和过程不仅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对社会物质生产生活和过程也起着能动的反作用。在现 实生活中,精神生活的某些方面给人们留下的教训太深刻了。我们只要想一想有一些共产党 员相信“法轮功”的歪理邪说,其中不乏老干部和理论工作者,就能明白这一点。冷战结束 以后,西方进一步强化了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攻势。他们鼓吹“社会主义失败论”、“马克思 主义终结论”,在人们思想上造成了很大混乱。这种意识形态攻势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对中 国进行“分化”、“西化”图谋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当代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网络文化迅速发展。网络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窗口,但是腐朽反动的东西也会通过网络 影响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因此,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先进文化也就成了中国共产 党人的历史使命和迫切任务。 在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中,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主要体现在“三个代表”的内 涵之中,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建设,为发展先进生产力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 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如果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 ,人们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同时,要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 化素质,没有科学、文化素养,就不可能大力发展生产力或确立高尚的道德标准。第二,社 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还体现在代表先进文化的实践之中。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既要着眼 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又要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要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 进文明成果。对待文化遗产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 为今用。这里既看到了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的巨大反作用,又强调了文化发展的连 续性、不平衡性和多样性。可见,“三个代表”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理论以丰富的 现实内容,为我们新时期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三、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主体 “三个代表”思想进一步突破传统知识哲学体系重视外在必然性的特点,体现了历史发展 规律和社会主体能动创造的统一。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纯粹由“铁的规律”决定的,还是由 社会活动主体自由选择的?这个问题在哲学史上曾引起长期激烈的争论。按照历史唯物主义 的 观点,这两者的作用是一致的。一方面,社会规律往往通过人民群众的意愿表现出来,另一 方面,社会规律不排除历史主体一定条件下的自由选择。在各种社会要素相互作用,出现主 体“可选择空间”的时候,这种选择非常重要。过去我们的哲学研究,深受前苏联模式的影 响,以认识和服从外在必然性为主要任务。在外在必然性的强制下,人们的空间自由很小。 这样一种哲学体系是同我们当时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相一致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实践标 准的讨论和思想的解放,特别是体制的转轨,社会决定论的机械框架开始被打破。历史哲学 逐步过渡到社会决定和主体选择并重的面貌。当代,人的创造性愈来愈重要。知识经济社会 是人的创造性高度弘扬的时代。能动的创造是人从必然向自由飞跃的一个决定性环节。 “三个代表”是社会规律决定论和主体选择论的统一,而且正是由于强调主体的能动创造 和选择,使这一思想具有当代哲学的视野。在弘扬主体意识,倡导创新的前提下,江泽民总 书记全面深入地论述了人的发展问题。他把“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的 一个特征,和党的最高纲领联系起来,可以说是人学理论价值目标的一个升华。他强调人的 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互相促进的,两个文明建设是人发展的重要条件,为此,全党都要树立正 确的人才观,形成造就各种人才的社会机制、舆论氛围和思想观念。这些都从不同的层面丰 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哲学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