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国度,传统曾使我们的祖国饱经沧桑而不灭,曾使中华民族多次磨难而 不绝,但是,这传统中的糟粕,例如根深蒂固的墨守成规的小生产意识等,又曾使我们的祖 国挨打受辱,中华民族险遭毁灭。一个民族要想不被开除球籍,要想攀登到世界的最高峰, 就一刻也不能没有创新的意识和实践。诚如江泽民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 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 。创新如此重要,但目前理论界在哲学上对其阐释不够,因此本文欲从哲学层面上界定其内 涵,揭示其内容,辨识其特点,挖掘其根据。 一、创新的内容 创新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其内涵可界定为:社会主体凭借理念和实践超常而首创性地对事 物(物质)进行旧质形态向新质形态转化的活动。创新的实质是创新主体在创新的观念指导下 ,通过自身躯体的活动,或由这种躯体的活动所调动的外部事物的运动,作用于特定的外部 事物过程,以引起有关事物因素的“结合”或“分离”进而实现重构,使之产生某种有价值 的新质的事物。 基于这种实质,创新的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 第一,创新就其过程而言,它和重复性活动过程有明显区别。重复性活动过程,是社会主 体凭着旧有观念、按照既定方式和规范,去重复和模仿先前已有的实践,它变革的是人们已 经和熟悉的对象,并不产生具有新质的事物。而创新过程则突出的是一种与重复性活动过程 相对的一种高级的开拓性的思维和实践活动过程,具体说来就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发展所提出 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束缚,按照新的思维 方式和行为方式去变革对象,特别是变革以前尚未接触或认识的对象,创造具有新质的思想 和客观事物的活动过程。作为一种高级的理性和实践活动过程,创新构成了人类理性和实践 系统中最活跃、最富生命力的部分,是人类的最本质性活动过程。 第二,创新就其结果而言,其表现形式具有普遍性。它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 育、思维、艺术、体制、产品形式等等,但根据人类文明进步状态或人们改造自然、社会和 主观领域的程度及所取得结果的形式,可将创新分为物质成果创新、制度成果创新和精神成 果创新三种基本形式。突出这三种形式对当今中国的理论和实践有特殊意义。 物质成果创新是指满足人的物质需要活动的物化产品,在这种成果中,虽然包含着创新 主体新的精神因素的物化,但人们所要消费、享用的,并不是这种精神因素(目的、意图), 而是这种精神物化的形式。物质成果的创新主要是以其物质属性来为人类服务的,物质是目 的,精神是手段,如发明家的发明结果等。当今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应着 力突出物质成果创新。制度成果创新是指社会交往关系、政治法律生活的进展状态,尤其表 现为以法律制度的创新、实施和监督等环节的进展状态。制度成果创新的特点往往是以新的 法律制度的创制、实施和监督等环节来重新规范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 体现和保障民主。制度成果创新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没有它,那么与其有关的社会各个领域 的发展由于缺乏法制的体现、调节和保障而不能稳定和发展。特别就民主国家而言,这就意 味着社会民主的停滞不前。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其成果是人类 社会进步状态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证明:即使在同一社会形态 内部,社会的根本制度没有创新成果之时,其实现形式的具体制度的创新成果,也会推动物 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增进。精神成果创新是指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活动以物化的结果方式承 载着的精神形态的产品。如艺术家的创新成果等。在这种成果中物质形式只是精神内容的载 体或附属物。这种精神成果的创新不是以它的物质外壳,而是以其所包含的精神内容或精神 属性来为人类服务的。在精神成果创新中,精神是目的,物质是手段。精神通过物质服务于 精神本身。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深入进展,精神成果创新越来越显得重要 。 创新的过程和结果是密切相联的,都统一于创新活动自身。创新过程是创新结果的展现和 演示的前提,创新结果是创新过程的归宿和凝结状态。 二、创新的特点 创新作为人类超越旧理论、旧方式、旧事物而推出新理论、新方式、新事物的本质性的活 动形式,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客观性。这里的客观性是指创新的客观基础性。创新不是凭空杜撰,它根植于客观 实际。这里的“实际”指的是客观上实际的需要和可能。创新必须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 办事。没有客观实际需要的“创新”,是没有意义的活动,没有客观实际可能的“创新”, 只能是异想天开。创新只有根植于客观实际,内涵着客观必然性,才能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 第二,人创性。创新的“新”不是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的,而是靠人创造出来的。虽然新 陈代谢是宇宙的普遍规律,但在社会领域,新陈代谢是靠人的活动实现的,是通过人的创新 活动来推陈出新的。因为宇宙蕴涵的无限事物只靠大自然的新陈代谢,有的是永远也不会实 现的。这是由于产生这些事物的条件非常苛刻,很难恰巧促成,必须依靠人的参与才能实现 。人作为地球生命圈中的最高形态,不仅有其他生命体所具有的能力,而且还有其他生命体 所不具有的能力,这就是自觉的创造和创新能力。人在这种能力的统摄下,自身的其他能力 都得以提升,形成一种强大的综合力。正是在这种力量驱使下,人的生命活动才展示为一个 持续的变革、更新和创造过程。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工资源,都是通过人及其活动生产与 占有的,人是创造资源的资源,最根本的资源是人本身。因为人们在自然界发现某种有用物 并使其产生经济价值之前,并没有“资源”这样一种东西。创新是资源的转换器,它能把潜 在资源转化为现实的资源,把资源转化为财富。创新不仅包括对自然资源与人工资源的开发 利用,而且包括对人这种生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只有不断塑造人的新的素质,不断激励人的 各种潜能,才能使人的创新效率最大化。 第三,超常性。人从类上看是一个超常性动物。人居于现实世界之中,但它总是不满于现 状,力图超越既成的常规性的现实。人总是从既有现实出发生出理想,理想在实现中转化为 新的现实,新的现实又使人生出新的思想。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就是一个不断超越既成现实、 追求和实现理想的过程。这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实质是一个超常的过程。这种超常包含着双 重的扬弃:一是要扬弃现成的现实,先在头脑中以观念的形式形成理想意图;另一方面又要 扬弃理想意图的观念形式,使之转化为具有外部实在性形式的现实事物,同时,也就扬弃了 先前的既成现实。因此只有人,才能在不断超越常规现实、追求和实现理想的创新过程中, 实现自己类的超越生物学意义的进步与发展。但就类所涵盖的每一分子而言,并非都具有创 新超常特征。然而在人类内部的创新史上,超常仍然是创新者的重要特征。超常性使人的思 维 和行为往往表现出偏离社会或现存事物运行的常规,具有大胆探索客观世界的精神和行为的 人,往往成为触犯传统和权威的“越轨者”。然而,要想使世界进步,创新主体,必须蕴涵 超常创新的特性,因为正是这些创新者的超常性表征着人类创新的超常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