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创新十要素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之沧 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研究所 210097

原文出处:
唯实

内容提要:

理论创新是一种理论实践,它有自身的规律、方法和特点,也有激发或制约它的要素和条 件。它们主要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批判,长于实践,坚定信念,砥砺意志,洋溢 激情,丰富情感,提高想像力,锤炼创造性。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2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理论创新离不开社会实践,实践构成了认识的基础、来源、目的,以及认识发展的动力和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但是,理论创新也有自身的规律、方法和特点。正因为如此,西方 马克思主义者阿尔杜塞在经济实践、政治实践和意识形态实践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理论实 践”的概念,认为它也是“把一定的所予原料改造成一定的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是“由一 定的人类劳动,使用一定的生产手段所实现的改造”[1]。在理论实践过程中,也存在激发 理论生成的条件和要素。本人认为,这些条件和要素主要有十个,现分别论述如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创新的首要前提就是要解放思想。只有不唯书、不唯上,不惧 怕权威、不拘泥传统,勇于尝试、敢于冒险的人,才有可能在理论创新上有所作为。理论创 新的成功者,总是让思想张开想像的翅膀,尽情地在理想的王国里翱翔。他们雄心勃勃地构 思计划,充满自信地追求胜利。他们关心现实,更向往未来,总爱在别人不曾想过更不曾干 过的领域里发现新的机遇、把握新的生长点。

      在理论创新的历史中,马克思之所以会成为最伟大的千年思想家,创立了具有深远意义的 马克思主义,首要因素就是他敢于冲破腐朽、顽固而又凶残的普鲁士制度,毅然地与旧的偶 像决裂。他否定黑格尔哲学的社会实践价值,认为那只是彼岸而非此岸世界的真理,只是对 天国而非对尘世的批判。他为自己确立的人生目的,是要使多数人获得幸福和自由。为此, 自1843年起,他就不再是一位书斋里的学者,而是终生都在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奋斗不息的 战士。他公开地向强大的旧世界挑战,试图让无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取得生存的权利,彻底 砸碎他们身上的镣铐,以实现人的真正本质。

      实事求是是理论创新必须遵循的准则。实事求是不只是一种工作态度、实践精神,更是辩 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主张立足经验事实,寻求客观规律;反对唯心主义、主观 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反对假大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坚持具体情况具 体分析,以获得真实事件的全面正确的认识。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就是通过社会实践进行大 胆尝试;通过细致、缜密的理论分析,从最广泛的经验内容中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 而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坚持实事求是,必然讲求实干,反对空 谈;讲求诚实守信,反对弄虚作假。马克思曾经指出,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什么平坦的大 路可走的,理论创新的过程同样是这样。只有脚踏实地在那崎岖小路上奋力攀登的人,才有 可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勇于批判,长于实践。不论是人类社会还是科学理论,都是在竞争中发展的,因此,只有 批判,才能前进。批判是一切理论进步的动力。科学家和理论家不仅要敢于批判别人,批判 权威,也要勇于批判自己。政治和知识都是向批判开放的领域,批判旧理论是创立新理论的 前提。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首先就要归功于马克思对旧理论的批判和否定,而且他的批判并不 是理性的激情,而是激情的理性。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等论著中,都是从审视历史, 批判地掌握前人的成就、克服前人的缺点而开始自己的创作过程的。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 手稿》中,他批判地分析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批判了普鲁东的 机会主义;在其后的一系列手稿中,他也是从批判巴师夏、凯里和达里蒙等人的著作入手, 试图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真正的经济学规律。当然,马克思很清楚,“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 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 量”[2]。一切批判都是辩证的扬弃、革命的序曲。彼岸世界的真理消失后,历史的任务就 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就是揭穿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揭露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 ;就是将以往对天国和宗教神学的批判,转变成对尘世、法律、政治和现实社会的批判。马 克思一生主要进行的就是理论批判,当然他也同样关注“武器的批判”。无论哪里爆发无产 阶级革命,他都给予满腔热情的支持,并经常给予深刻、准确的估价,认真地总结经验教训 ,推动无产阶级革命的深入发展。

      批判是理论创新的前提,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人作为思维主体,只有通过社会实践, 在与他人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才能够认识自然与自身。自然概念和社会概念都首先不是从思辨 或物理的角度,而是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去规定的。各种对立理论之间的矛盾,也只有借助实 践的力量才可能解决。只有社会实践,才能有效地将构成人类认识的诸要素统一起来,并作 为它们相互转化的中介。无论是人的局部性经验概括还是特殊领域的理论认识或最普遍的世 界观的形成,都产生于实践,并不断地将实践对象统摄在自己的目的之下,从对社会现实进 行解释转向对它进行变革,使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也创造客观世界。正是基于对理论 和实践关系的这种辩证认识,马克思才不只是一位对全世界劳苦大众充满同情心和爱心的最 博学的哲学家、思想家、理论家,更是一位坚韧不拔的革命家、社会实践家。他毕生以极大 热情投身革命,并同各种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学说进行激烈的政治论争,身体力行“使政 治国家返回实在世界”。因此,不只是他的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十分强烈 的党性、阶级性、革命性、批判性、科学性,是指导人类实践的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 且在他一生的社会实践中,始终充满着革命激情,辩证地将感性与理性、理论与实践、历史 与现实、人和自然有机地统一起来,并最终实现了对自然、社会、现实和历史的本质性、规 律性和真理性认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