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辩证法的逻辑与历史的根据

作 者:

作者简介:
朱德生 北京大学 哲学系,北京 100871 (1931-),男,江苏省常州市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原文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辩证法讲的矛盾不是感性直观中的矛盾,而是理性反思所把握到的矛盾。所以,不能把辩 证法当作一种公理体系,而应把它理解为一种思维方式。辩证法是在反思人的存在方式以及 人类认识的历史活动基础上省悟到的一种思维方式。人的存在是是其所不是与不是其所是的 统 一。人的认识是他物反思与自我反思互相扬弃的历史。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2 年 02 期

字号:

      现在来谈辩证法问题,似乎不够时尚了。在国内的学术刊物上,专门探讨辩证法的文章, 可 以说是凤毛麟角,少得可怜。并且也大多是谈如何用所谓现代科学成就来补充与修正它。 这种情况,给人造成一种印象:关于辩证法似乎没有问题可研究了,或者已经过时而不值得 研究了。

      过时了没有?我想没有。因为同其他哲学相比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长处,就长在辩证法上 。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个核心部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后,却很少得到专 门的研究,以致使它的面貌,在群众中模糊不清。70年代末,有位同学对我说,马克思主义 哲学教员都是芭蕾舞演员。什么叫芭蕾舞演员呢?一是脚跟不着地,二是转得圆,三是转得 快 。在这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面目不清,简直是面貌可憎了。为什么如此?

      我看不能怪群众,要怪我们这些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宣传的人。是我们给群众制造 了混乱。例如,50年代初,各高校讲辩证法时,是按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 义 》这本小册子讲的,讲四个特征。斯大林逝世后,各校相继都按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 书中的说法,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在“文革”中,毛泽东在他与威尔柯克斯的谈话中又说, 辩证法只有一条,即矛盾律。这些说法,到底哪一个对呢?为什么对呢?哪一家也没有提出过 充分的理由。这怎么能不产生混乱呢!因为,既然对之没有提出充分的理论论证,当然便只 能把辩证法当作给定的公理体系来介绍了。也就是说,只能把辩证法当作形而上学来介绍了 。公理体系在科学中是允许的,而且是必须的;但在哲学中却是不允许的,是错误的。

      所以,我认为系统深入地研究辩证法的问题,是我国哲学界当前的紧迫任务之一。要想使 我们的哲学跟上这个时代,要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与别的哲学流派的争鸣中发展壮大,都有 赖于这个理论的深化。

      正是本着上述想法,我想谈谈辩证法的逻辑与历史的根据。

      一

      先谈谈逻辑的方面。

      辩证法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不可等同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思想方法。后者是对具体对象 的认识活动的反思,辩证法却是对在历史中发展着的认识活动本身所作的系统反思。它是人 所特有的,是人的存在方式的一种表现。所以,宽泛点说,辩证法即对人的存在方式反思的 结晶。

      正如大家熟知的,人是在改造自然、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过程中,超越了自然,上升成 为人的。为了要生产自己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人们对自己面前的自然现象,不仅要知其然, 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这样,人的认识能力与认识,也就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的发 展而发展了起来。因此,无论认识还是生产实践,都是人的存在方式的表现,而且两者的本 质特征是一致的。

      在这种生产活动和认识活动中,显示出了什么样的特征呢?生产活动从现象上去看,就是要 超越现状,生产出自然界不能直接提供的生活消费品。不过,生产不可能无中生有,当然是 在自然界能提供的生产资料的基础上实现的。也就是说,生产要能顺利进行,首先要肯定现 状、尊重现状,但是肯定和尊重的目的是为了否定它、改造它,生产出新的产品来。这清楚 地表明了,生产是在肯定就是否定、否定就是肯定中实现的。

      不仅如此,从直观上看,生产活动所改造的似乎仅仅是自然界。实际上,通过对自然界的 改造,人却不自觉地实现了对自身的改造。正因为如此,人才会由于自己的生产活动,而由 自然动物上升为文明的人、社会的人。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生产既满足了人的需要,又使人 产生了更大的不满足(新的需要)的矛盾中。也就是说,人的需要并不是像古人所说是一种自 然本能(如所谓食色性也),而是在人生产活动中生产出来的,是社会的。俗话说,有了千钱 盼 万钱,做了皇帝盼登仙。古人即已看到了人的永不满足性。为什么不满足?古人不理解,以 为这是人所特有的天赋的贪心,为什么会有这种所谓“贪心”呢?其实它来源于人的消费对 象并不是自然给定的常数,而是生产中体现出来的不断超越自身的变数。对原有的需要的满 足,恰恰变成对满足的否定,即新的需要或不满足的开始。这样,在生产和需要(消费)之间 便形成了一种开放式的无限循环:生产既满足了需要,又生产了新的不满足(新的需要);需 要(消费)既完成了生产,又推动着新的生产。

      这便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用一种通俗的话说,便是理想和现实矛盾统一的存在方式。 人不是神,不能不食人间烟火,所以,人一定要尊重现实。但人又不是自然动物,他永远不 会满足于现有的一切,他总想超越现实,奔向理想。在这个矛盾中,大家会发现,什么叫理 想呢?即不是现实。理想一旦实现了,便对自身的否定,即不算是理想了,又会有新的更高 的理想与之对立。反之,什么叫现实,即是不理想的,现实一旦被理想化了,便是对现实的 否定。在这里,理想不是现实,却有比现实更高的现实性;现实不是理想,却又是理想的唯 一根据。

      所以,用逻辑的语言说,人的存在方式的特点,就在于他永远是其所不是,而不是其所是 。人的存在方式,永远是开放的。自然动物的存在方式是被动的,它生命的开端,它是什么 便被规定了。人则不然,人的存在是主动的。他是什么,要靠自己去设定。他是什么并不是 完成式,而是进行式。他对已“是”的永远不满足,以追求尚“不是”的为最高目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