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产力”到“第一生产力”再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路径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新喜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武汉 430077

原文出处:
江汉论坛

内容提要:

生产力越发展,生产力的内涵就越丰富,从“生产力”到“第一生产力”再到“先进生产 力”就是对生产力内涵深刻变化过程的最经典的概括。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2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01)11-0035-03 自从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以来,人们对生产力内涵的认识,随着生产力自身的发展而越来 越深入,从“生产力”到“第一生产力”再到“先进生产力”就是对生产力内涵不断丰富的 最经典的概括。

      一

      马克思是第一个提出“生产力”概念的经典作家,他在1859年1月撰写的《〈政治经济学批 判〉序言》中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 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 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 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的过程。”(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2页。)马克思的这段论述,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使人们认识复杂 纷纭的社会现象时,能抓住主线,这根主线就是生产力。

      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工业革命的时代,动力机、传动机、工具机等大机器在整个生产过 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生产效率获得了极大的提高。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对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作了如下描述:“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 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6页。)

      马克思系统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法律和文化,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同它 之前的几种社会形态的特点和联系,探索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创建了“生产力”理 论。这个理论的要旨是:第一,生产力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其中最重要 、最活跃的是掌握生产工具和生产技能的劳动者。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一定的生产 关 系是一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反过来影响生产力的发展。第三,由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 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具有反作用,它必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并 为经 济基础服务。第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构成社会基本矛盾 ,什么时候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生产力就能蓬勃发展;反之, 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在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出“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的命题,但它包含 着科学技术的内容。马克思曾明确指出:所谓科学力量,不仅指它自身,而且还包括为生产 所占有的、甚至已经实现于生产中的科学力量。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特别关照人与自然的关系。他指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是人类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而不是人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一切文化现象得以产 生的最基本前提,因为人类要生存,就必须从自然界获取生存所必须的物质生活资料;同时 ,人又是自然界有机构成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处于一种内在和谐与统一中,人类所创造的一 切文化都必须在人与自然这种统一中展开。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我们不要过 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 ,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 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 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 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17页。)“因 此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象站在自然界 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 的。”(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18页。)

      二

      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以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为典范,欧洲、亚洲、拉丁美洲等一 大批无产阶级政党,通过革命扫除了阻碍本国生产力发展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可是,大 多数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特别是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共产党在取得政权之后,在发展生产力的 问题上出现严重失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东欧巨变,苏东各国共产党被淘汰出局,国际共 产主义运动严重受挫。

      在中国,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通过武装革命,推翻了阻碍生产力发 展 的国民党反动政权和殖民地半殖地的经济制度。毛泽东1945年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指出 :“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 ,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 是解放生产力的。”(注:《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9页。)应该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是真正意义上的 解放生产力的革命。但是,在全国解放以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建设社会主义,发展 生产力的问题上,毛泽东出现了严重的失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