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是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俞吾金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上海 200433

原文出处:
学术研究

内容提要:

论文针对当前马克思哲学存在的困扰研究者们思想的几方面问题展开讨论,包括:如何看 待马克思哲学?如何认识青年马克思和中、老年马克思的关系?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实质? 如何领悟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对当中存在的意见和分歧进行分析和评判,同时阐明了作者自 己的观点和立场,指出马克思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2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01)10-0005-08 马克思哲学是当代哲学研究中的显学。马克思哲学不仅在东方社会受到普遍的重视,而且 在西方社会中,几乎每出现一种新的思潮,这种思潮就会立即与马克思哲学结合起来,形成 新的、富有创造意识的哲学流派或观念。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马克思哲学的影响是无与伦 比的。然而,随着马克思哲学的影响的扩大,有些问题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困扰研究者们的思 想,即究竟如何看待马克思哲学的实质?究竟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意蕴?

      在这些根本性的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如何通过对这些不同的见解的批判性的 考察,获得一种确定性的、有充分理据的认识,无疑是马克思哲学的研究者们所应该肩负起 来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使命。笔者经过多年的思考,在这方面形成了一些想法,今不揣浅枵, 公诸于众,以求正于方家。

      一、如何看待马克思哲学

      在当前理论界,就如何看待马克思哲学的问题,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是教条主 义的态度,二是虚无主义的态度。显而易见,这两种态度都是偏颇的,只有走出它们的阴影 ,才能迈出准确理解马克思的第一步。

      我们先来分析教条主义的态度。这种态度又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

      一种是“硬的教条主义”。按照这种见解,不管是在青年时期,还是在成年时期;不管是 正面论述自己的思想,还是在与他人论战中表述自己的思想,马克思的全部哲学思想都是 正确的,都必须无条件地加以肯定和坚持。如果人们接受这种见解的话,那么任何真正的研 究工作实际上都已经退场,崇拜将取代探索,引证将取代论证,信仰将取代真理。

      其实,这种见解和马克思历来倡导的严格的自我批判精神是直接相冲突的。马克思在1843 年致卢格的信中这样写道:“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 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到目前为止,一切谜语的答案都在哲学家们的写字台里, 愚昧的凡俗世界只需张开嘴来接受绝对科学的烤松鸡就得了。”(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16页。)一方面,马克思告诉我们 ,不应该把任何一种哲学思想理解为现成的答案,仿佛我们只要躺在这些答案上睡大觉就行 了。另一方面,马克思强调,以他和另外一些青年人为代表的新思潮的优点恰恰不在于提供 现 成的教条,“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马克思在这里倡导的批判精神,不 光继承了康德哲学的传统,而且赋予它以更宽泛的含义,特别是自我批判的含义。在《资本 论》第二版跋中,马克思在一个注中写道:“德国庸俗经济学的油嘴滑舌的空谈家,指 责我的著作的文体和叙述方法。没有人会比我本人更严厉地评论《资本论》的文字上的缺点 。”(注: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8页。)当然,这种严厉的自我批判的精神不仅表现在文体和叙述方法上,更表现在观念上。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72年的德文版序言中,曾经指出:“不管最近25年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 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 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 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 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其次,很明显,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作的批判 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因为这一批判只包括到1847年为止;同样也很明显,关于共产党人 对待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的论述(第四章)虽然在原则上今天还是正确的,但是就其实际运用 来说今天毕竟已经过时,因为政治形势已经完全改变,当时所列举的那些党派大部分已被历 史的发展彻底扫除了。”(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249页。)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可以看出,他们从不固守己见,从不把 自己的研究成果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事实上,他们始终强调,自己的哲学思想是与时 俱进的。

      另一种是“软的教条主义”。按照这种见解,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原理是永远正确的、不变 的,而这些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或从它们那里引申出来的具体的结论则可能会过时。乍看上 去,这种见解是十分合理的,实际上,它是对马克思哲学所采取的教条主义态度的一种更加 隐蔽的形式。

      这种见解在相当的程度上源自人们对我们上面引证过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 》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说的那段话的误解。我们注意到,正是在那段话中,马克思和恩格斯 把《宣言》的“一般原理”(allgemein Grundsaetze)和“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die prak tische Anwendung dieser Grundsaetze)区分开来了。在他们看来,《宣言》的一般原理 “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而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则可能“已经过时”。人们 把马 克思和恩格斯评论《宣言》的话拿过来评论整个马克思的哲学思想。

      这里的问题是:为什么说肯定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原理是永远正确的和不变的是对马克思和 恩格斯思想的误解呢?为什么说这种见解仍然没有跳出教条主义的思维框架呢?我们认为,症 结在于,马克思和恩格斯说的“一般原理”乃是指他们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 关于这一根本原理,马克思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做了经典性的表述:“我 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人们 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 物质生产力的一定的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 ,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不 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 力 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 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 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 革。”(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无庸讳言,马克思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些“一般原理”是既不能加以改变,也不能加以 修正的。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哲学的这些“一般原理”是不可能与时俱进的。如果人们抛 弃了这些“一般原理”,也就等于抛弃了马克思的整个哲学思想。换言之,马克思哲学的这 些“一般原理”也就是马克思哲学的根本立场,它们是不会改变的,也是我们自始至终必须 加以坚持的。在马克思看来,除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根本的立场之外,自己哲学思想中的其 他所有的观念都是可以变化的,即既可能过时,也可能在发展中获得新的契机和内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