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以西北干旱区柴达木盆地为例

作 者:

作者简介:
方创琳 (1966-),男,甘肃庆阳人,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持续发展与规划、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研究工作,E-mail:fangcl@mail.east.net.cn。中国科学院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原文出处:
《自然资源学报》

内容提要: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优化配置是实现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首要前提。论文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以柴达木盆地为例,设计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总体思路,对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多目标进行竞争辨识,采用以投入产出模型、AHP法等定性为主的决策方法和以系统动力学模型、生产函数模型等定量为主的决策方法生成水资源优化配置基准方案,进而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案优选的密切值模型求出了柴达木盆地宏观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佳方案。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01 年 06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061.3;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01)04-0341-07

      在我国西北干旱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优化配置是实现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首要前提,水资源的稀缺性、不可替代性和时空分布的不均衡性是制约干旱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与规模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必须在水资源自然配置格局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水利工程与非水利工程措施进行合理的人工配置,实行开源与节流并重,利用与保护并重;既要协调好各地区各部门用水的利益矛盾,又要协调好各地区水资源在代际间利用的矛盾;既要考虑当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又要兼顾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并能实现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三大效益的高效协调统一。可见,水资源优化配置是基于水资源供求矛盾而进行的,在供给方面,通过协调各用水部门矛盾,改变水资源天然配置格局以适应生产力布局;在需求方面,通过调整区域产业结构、用水结构以及空间结构,建立节水型国民经济体系。本文以柴达木盆地为例,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采用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多目标决策方案优选的密切值模型求解干旱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佳方案。

      1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原则及设计思路

      1.1 基本原则

      柴达木盆地水资源优化配置是针对盆地现状水资源相对丰富、未来水资源短缺和用水竞争性加剧、以及盆地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趋势提出的,故水资源优化配置须坚持以下三大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这是柴达木盆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首要原则,它要求水资源应在盆地内的不同地区之间、不同时段间和不同行业之间进行合理分配,既要考虑远近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持续协调发展,又要考虑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既要追求以提高水资源总体配置效率为中心的优化配置模式,又要注重效益在全体用水行业之间的公平分配;既要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又要兼顾水资源的保护与治理。这种多元化发展目标决定了为其服务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是一个典型的多目标决策问题。

      (2)优先保证生态与生活用水的原则。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按用户大类可在生产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和生活用水之间进行,考虑盆地属于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自我恢复能力差的典型脆弱生态区,为确保盆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在分配水量时应对用以维持生态环境的林草用水给予优先保证,保证林草面积不致减少。同时,随着盆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适度增加的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牲畜用水给予优先保证;在优化配置过程中,生态用水和生活用水可不参加多目标决策方案优选,不同时期的生产用水不能挤占同期生态用水和生活用水。按照这一原则,柴达木盆地水资源优化配置实际上只在生产用水这一大类内部的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进行,而生产、生态和生活用水之间的合理配置结构采用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专家决策支持系统方法确定。

      (3)用水效益最大化原则。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最终目标是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追求用水效益最大化,即单位用水量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尽可能达到最大值。为此,在优化配置过程中必须将与需水相联系的宏观经济系统和与供水相联系的水资源系统二者紧密结合起来统盘考虑,力求保持不同时段区域内需水变量、供水变量和水质变量的动态平衡,当盆地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过旺时,则由平衡关系可知供水量也要较快增长,而供水的增长又势必刺激加大水利投资份额,从而迫使盆地经济发展速度、结构和总量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难度相互适应。这种建立在宏观经济系统背景下的水资源供求相互作用过程,通过以多目标决策密切值方法为主的定量方法优化组合而生成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就是用水效益最大化的方案。

      1.2 总体设计思路

      柴达木盆地水资源优化配置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将盆地宏观经济系统和水资源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探讨以区域PRED协调发展为主目标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策略,定量揭示目标之间、系统之间的相互竞争、相互冲突和相互制约关系;二是以盆地宏观经济各部门的动态投入产出分析和系统动力学仿真模拟为基础,定量揭示经济部门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和部门用水效益,并对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对应的盆地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状况作出预警和评价;三是在不同配置模式和经济发展模式下进行盆地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采用多目标决策密切值方法及有关数学模型,分析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各类平衡关系和不同的优化配置方案对盆地内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发展的影响,同时将决策者的意愿通过人机对话有机地融入决策过程。为解决上述问题,在优先保证生活与生态用水的前提下,可将盆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核心确定为寻求农、林、牧和工业用水之间的合理结构。据此,盆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总体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根据图1的基本思路和目标优选的基本原则,同时考虑区域宏观经济系统和水资源系统,即可选出参与优化的若干目标G[,i],为了求出G[,i]的具体属性值,先是采用投入产出模型、AHP模型、专家咨询法等以定性为主的决策方法求出多目标决策备选方案1(高方案,记为A[,1])、方案2(中方案,记为A[,2])、方案3(低方案,记为A[,3]),而后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SD)、经济计量模型、生产函数模型等以定量为主的决策方法求出多目标决策备选方案4(高方案,记为A[,4])、方案5(中方案,记为A[,5])、方案6(低方案,记为A[,6]),从而构成由6种方案组成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多目标决策备选方案集;以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集{G[,i]}和决策方案集{A[,i]}为基础,在Excel软件和DSS方法共同支持下,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案优选的密切值模型从备选方案集{A[,i]}中选出最佳方案,构成柴达木盆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最满意方案。如果决策结果符合决策者的愿望则输出结果,否则仍须根据决策者的偏好分别返回区域宏观经济系统和水资源系统重新调整,反复进行人机对话,直到决策结果满意为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