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的优势与劣势辩证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慧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与资源经济、城市经济。 南开大学经济系,天津 300071

原文出处: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内容提要:

西部地区自然资源(注:自然资源是具有社会有效性和相对稀缺性的自然因素的总和。)既有优劣,又有劣势。本文较为详尽地探讨了西部自然资源优、劣势之所在;认为自然资源优势不等于区域经济优势,转变自然资源劣势也蕴涵着区域发展的契机;西部大开发的着眼点应是发挥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转变劣势,重建秀美山川,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01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80(2001)08-0004-04

      一、西部自然资源的优势与劣势

      西部地区既是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又是我国地域广袤,市场潜力巨大、能矿资源富集的地区,自然资源究竟是不是西部地区的优势?笔者认为,我国西部地区自然资源既有优势,又有劣势。西部矿产资源丰富,但西北水资源短缺;土地面积辽阔,但荒漠化严重,耕地面积少(占国土面积将近60%的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只占全国的16.6%);自然景观独具特色,但不少地域生态环境恶劣;生物多样性丰富,但破坏严重。具体说来,西部地区自然资源有如下优势和劣势:

      矿产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大、自然景观独具特色、生物多样性丰富是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在西部地区被统计的35种主要矿种中,探明储量占全国90%以上的有稀土、汞、钛、铂族金属、镁盐、钾盐、石棉等,超过60-80%的有锌、锑、钡、天然气等,超过50%的有铅、钴、锑、磷、煤等。按45种主要矿产工业储量潜在价值量计算,西部占全国的48.3%,接近中东部之和。按一次能源探明储量计算,西部占全国的56.5%,比中东部之和还高1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的水能理论蕴藏量达5.57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电资源2.74亿千瓦,分别占全国的82.3%和72.3%。而且,这些资源的开发程度都低于中、东部,现有矿区扩大储量和发现新矿种的潜力还很大。西部地区有许多奇异的自然风光:辽阔的青藏高原,壮观的颠峰峡谷,美丽的新疆绿洲,风光旖旎的九寨沟、西双版纳、峨眉山等,都令人十分向往,是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复杂多变、丰富多采的自然地理条件,为多种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使得西部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生态环境脆弱是西部的劣势。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西部地区植被稀少、有相当地域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在“重经济,轻环保”的思想影响下,西部的一些地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相当严重。据1993年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占国土面积1/3的陕、甘、宁、青、新五省区森林覆盖率仅有2.78%;西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是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80%;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国的90%以上;严重退化草场绝大部分在西部地区;全国15度-25度坡耕地西部地区占70%。西部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的重灾区,也是世界水土流失之最,是长江、黄河两大河流泥沙的来源地,也是我国沙尘暴的主要尘原地。而且,西部地区林草植被破坏、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严重状况仍然在扩展。尽管西部地区万元产值排污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局部地区污染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如乌鲁木齐、兰州、银川),但在构成环境承载能力的分解量中,西部狭义上的环境水平优于东部地区。这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幅员辽阔,环境的稀释扩散能力较强,加之工业活动相对比较分散所至。然而,据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统计分析,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异常脆弱,其生态水平只有57.78,与东部地区(71.75)有较大的差距,这必将对西部地区的可持续能力构成极大的威胁。

      生态环境条件劣势既是地区经济差距形成的基础性因素,也是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我国东部地区以冲积平原为主,地势平坦、降水充沛、土壤肥沃、水热条件配合充分,发展农业条件较好。而西部地区多为山地、丘陵和戈壁沙漠,非耕地资源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6%,且西北地区河川水文状况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西南地区大多为石山、高山峡谷地带,水土资源匹配欠佳。西部地区土地生产力低下,农业发展受到自然条件的严重制约,难以与东部地区相比。加之西部农业生产近乎粗放式的经营,对生态环境低水平的维护和治理,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比较收益均处于劣势。以耕地资源条件为例,表1是我国耕地资源评价情况。

      表1 耕地资源评价

      一等耕地

      二等耕地

      三等耕地

      不宜农耕地

       (%)(%) (%) (%)

      全国 41.33

       34.5520.473.65

      华南区30.07

       47.2221.850.86

      四川盆地—长

      江中下游区

      48.24

       31.5419.011.21

      云贵高原区

      23.45

       47.7723.745.04

      华北—辽南区 37.70

       40.5918.922.80

      黄土高原区

      26.50

       16.6643.8912.95

      东北区65.20

       31.073.19 0.54

      内蒙半干旱区 19.89

       44.2621.4514.39

      西北干旱区

      47.40

       31.6018.362.64

      青藏高原区

      16.88

       24.5452.465.81

      资源来源:中国自然资源丛书(综合卷),第180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

      如果仅仅从数量上来衡量,西部地区(西南石灰岩地区除外)人均耕地可能不少。然而,当我们说到耕地资源的时候,更重要的是质量的高低。拿黄土高原区来说,全区耕地中,对种植业无限制或弱限制的一等耕地面积为26.5%,对种植业有轻度限制而施加一定的改良措施才能建成基本农田或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才能防止土地退化的二等耕地面积为16.66%,一等耕地和二等耕地比例都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须采取较大力度的改良措施或较严格的保护措施才能耕作的三等耕地占43.89%,土地退化严重,不适宜继续种植作物的四等地为12.95%,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青藏高原区和云贵高原区也有类似的情况。西北干旱区是绿洲经济,耕地质量不低,但耕地总量少。例如,在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1700多万人口却只能居住在占该区面积4%的绿洲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