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敏(1976~ ),女,博士研究生。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江苏 南京 210093 顾朝林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江苏 南京 210093

原文出处: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内容提要:

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已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与国外发达国家都市连绵区相比面临着一系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与行政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港澳回归并和珠江三角洲结合以及多条新的南北通道出现将使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全国的地位遭到进一步的挑战。有鉴于此,提出一系列实施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1)建设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2)加速城市化进程,促进都市连绵区最终形成;(3)加大支柱产业、跨国公司、高新技术产业与园区和基础设施投入;(4)加强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内部的分工与协作;(5)加强政府对区域发展的调控能力;(6)开展跨行政区规划,促进长江三角洲的持续发展。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01 年 05 期

字号:

      文献标识码:A

      1 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发展概况

      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江苏沿江地区、浙江杭嘉湖地区及宁波、绍兴、舟山三市,面积9.961万km[2],至1997年有城市55个,建制镇1396个,人口7300多万(其中城市人口2464.38万),已形成我国目前最大的大都市连绵区,并由中心城市、城市发展轴线和次级城市群及其腹地构成(如图1)。上海、南京、杭州3座特大城市以及无锡、苏州、常州、宁波、南通、镇江、扬州、湖州、嘉兴、绍兴、泰州、舟山14个大中城市构成了该都市连绵区的中心城市体系。沪宁、沪杭铁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沿海地带已经成为本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分布的主要轴线。此外,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还形成了5个次级城市群,分别为:(1)上海大城市区;(2)以南京为中心的宁镇扬城市群;(3)苏锡常城市群;(4)通泰城镇群和(5)以杭州为中心的杭州湾城市群。

      2 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水、土资源相对不足,严重制约人口与产业的进一步集聚

      大都市连绵区内容纳了大量的人口和产业,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需求量巨大。水体污染使得长江三角洲地区出现了水质性缺水。由于地下水超采,苏锡常三市已经发生了严重的地面沉降。水资源短缺极大地制约着该区的进一步发展,更何况本区目前人均耕地仅0.047hm[2]。近年来,开发区的竞相建设,征用了大量土地,资源浪费严重。乡镇工业的发展给农村地域带来“弥漫性”污染,使得区内耕地质量下降,造成土地后备资源愈加匮乏。

      

      图1 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结构构成示意图

      Fig.1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Yangtze Delta Megalopolis

      2.2 行政分割矛盾日益尖锐,管理协调难度加大

      市县之间由于经济实力的加强,行政上存在明显的分离趋势。市与辖县之间日益趋于竞争关系,如杭州市与其所属的萧山市之间存在的矛盾,导致杭州市原有的跨钱塘江发展计划受阻,不得不改为向北发展。又如,由于历史的原因,区内有一些城市的市区被没有县城的郊县所包围,如绍兴、宁波分别为绍兴县和鄞县所包围,市县之间相互争夺发展空间。大都市连绵区在空间上是一个连续分布的整体,要求基础设施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产业具有互补性,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协调性。但是行政体制的地域分割和缺乏有效的区域协调机制和手段,使各个城市的发展各自为政,造成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

      2.3 城市产业结构趋同,城市间分工不明确

      长江三角洲缺乏矿产资源,各城市经济发展皆以加工工业为主,导致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如表1所示,上海及其两翼的主要加工制造业集中于纺织、化学医学制品业、冶金业和机械电子制造业。各城市之间竞争激烈,从原材料的争夺到产品市场的相互竞争,都极大地浪费了财力、物力和人力。再从各主要城市的三次产业结构看,各城市均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居中。由于城市个性不突出,势必造成各城市在同一层次上的重复投资和相互竞争。

      2.4 开发区设置过多

      截止到1994年底,在上海和江苏沿江8个大中城市中,有2个成片开发区:上海浦东新区(523km[2])和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71km[2]);13个国家级开发区和45个省(直辖市)级开发区,如包含各地自办开发区,总数可达400多个。在杭州,自90年代以来也陆续建设了4个国家级开发区,到1994年累计开发面积达12.64km[2]。长江三角洲主要开发区的规划面积大大超过80年代所有城市建成区的面积。从全区范围看,众多开发区呈分散分布之势,仅昆山经济开发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浦东新区现已形成规模效应。

      表1 上海、苏南、浙北加工制造业结构比较(1993年)

      

      2.5 区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乡镇工业缺乏合理布局,使污染从城市扩散到农村;另一方面,人口在向城镇集中的同时也使生活污水急剧增加且集中排放,使太湖流域出现了普遍的“水质性缺水”。由于事实上实行“先污染后治理”,再加上区内都是水网交错的往复水流区,省际、市际边界的水污染相互扩散。据初步估计,长江三角洲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国的1/5,环境质量呈急剧下降趋势。近年来,尽管太湖流域治污工程取得初步成效,水质恶化得到遏制,但是影响生态环境的其他方面形势依然严峻。地面沉降严重,土地退化加剧,大气污染加重,酸雨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破坏,加之人口剧增,人地矛盾突出,如此种种使得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人为的生态环境脆弱带,给该区人类生存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3 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可持续发展具备的条件和挑战

      3.1 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将成为环太平洋和远东地区的大都会区

      就全球经济和世界经济格局而言,环太平洋地区是21世纪发展的重点,是国际资本转移的重要场所。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具有优越的环洋区位和交通、科技、文化优势,将崛起成为环太平洋和远东地区的大都会区,成为我国建设国际大城市的首选地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