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398(2001)02-0053-04 在我国城市地域扩展与农村争地是一突出问题。一方面,城市化使城市地域扩展不断加速,仅“八五”期间,我国因城市地域扩展每年净减耕地266000-400000ha[1],另一方面,城市用地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粗放经营。本文通过对我国1997年130万人口以上的21座特大城市(淄博因资料不全,未作讨论)的地域扩展和100万人口以上的34座特大城市用地效益进行初步分析,探索我国特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对策。 1 我国特大城市地域扩展的特点 城市地域扩展是城市化的外在表现,是城市非农产业集聚和人口膨胀的必然结果。从表1中可看出我国大城市的扩展具有如下特点: 1.1 起步晚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化在建国以后才刚刚开始。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始于工业革命,盛行于本世纪初,英国1850年城镇人口的比重已达50%以上。我国至1952年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只有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重庆、南京、大连和武汉等11个。 1.2 扩展快 尽管我国城市化起步甚晚,但特大城市地域扩展的速度很快,在1952-1997年的45年间,除上海、沈阳两老工业基地外,我国所有特大城市的建成区年平均增长速度均在10%以上,有的高达50%以上(如兰州为56%)。至1997年21座13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建成区面积均超过100km[2]。 1.3 不平衡 受每个城市向心力、离心力和自然因素产生的阻力影响,按照城市地域扩展倍数的区位商(W[,b])和扩展速度的区位商(W[,s])(见表2),可将我国21个特大城市地域扩展分为如下类型。 表1 我国13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地域扩展状况 Tab.1 The regional expansion of the metropolis with population over 1300000 in China
1.3.1 迅速发展型。其特征(W[,b])>1,(W[,s])>1。属于此类型的有天津、广州、重庆和大连。从1932年至1997年的65年间,城市地域扩展11.10-41.30倍,平均每年扩展2.85-5.38km[2]。 1.3.2 较快扩展型。其特点是(W[,s])>1,(W[,b])<1。属于此类型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和哈尔滨。从1932年至1997年的65年间,城市地域扩展5.87-7.51倍,平均每年扩展2.84-6.51km[2]。 1.3.3 一般发展型。其特点是(W[,s])<1,(W[,b])>1。属于此类型的城市有西安、成都和长春等11个城市。从1932年至1997年的65年间,城市地域扩展9.91-33.96倍,平均每年扩展1.48-2.44km[2]。 1.3.4 缓慢发展型。其特点是(W[,s])<1,(W[,b])>1。属于此类型的城市有济南、南京和武汉。从1932年至1997年的65年间,城市地域扩展7.00-9.41倍,平均每年扩展1.56-2.66km[2]。 2 我国特大城市用地效益分析 2.1 特大城市地域扩展的相关分析 城市地域扩展是城市化的结果,美国地理学家布莱恩·贝利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该国的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清华大学谢文蕙(1980年)对153个国家和地区的大量统计资料分析研究表明:城市化水平(Y[,1])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X[,1])存在相关:Y[,1]=16.44LnX[,1]-72.14,相关系数R=0.92[3]。北师大程连生(1993年)对我国1989年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城区面积(Y[,2])与城市固定资产(X[,2])进行过分析,求得回归方程:Y[,2]=17.80+1.44X[,2],R=0.896[2]。本文依据我国1998年城市统计年鉴资料对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建成区面积(Y[,3])与第二、三产业产值(X[,3])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回归方程Y[,3]=39.579+2.6252X[,3],R=0.70693。可见城市建成区面积大小与城市化水平、固定资产和城市产出之间都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一般说来,城市建成区面积愈大,其产出值将愈高,反之亦然。 2.2 我国1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用地效益评价 本文以我国1998年城市非农业人口100万以上的34个城市的建成区面积、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为依据,求出每个城市单位建成区面积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区位商(W[,c])(见表3),可将我国特大城市用地效益分为三种类型。 表2 我国特大城市1932-1997年地域扩展区位商表 Tab.2 The regional expansion ratio of metropolis with population over 1300000 in China(1932-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