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创新体系的空间结构

作者简介:
张苏梅(1977—),女,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南京210093 顾朝林、葛幼松、甄峰,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南京210093

原文出处:
人文地理

内容提要:

创新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内在动力。国家创新体系可分解为内部创新系统、外部创新系统、外部支撑系统等子系统,其作用在于促进知识的有序流动。本文在研究了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创新体系的空间结构应分为两个层面:虚拟空间、地理实体空间。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01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119.9 文献标识码:A

      在知识经济社会,技术、信息、知识等科技要素成为生产要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改变着传统生产要素——资本、土地、劳动力形成的空间结构。国外有学者认为:随着距离作用的减弱,传统地理学空间概念正面临挑战。在这种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如何构建一个合理的创新系统空间结构模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问题。

      1 国家创新体系的形成

      1.1 创新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创新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大致经过了两个阶段[1,2]:①创新理论的提出。20世纪初,熊彼特(J.A.Schumpeter )在边际效用和一般均衡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理论,他所阐述的创新内容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资源开发利用创新和体制管理的创新;②创新理论的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莫顿·卡曼(Morton I.Kamen )和南希·施茨(Nancy L.Schwartz )对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保罗·戴维(Paul A.David )提出了采用新技术的产业规模起始点理论;而兰斯·戴维斯(Lance E.Davis)和道格拉斯·谌乐斯则研究了制度的变革过程,并提出了戴维斯·谌乐斯制度创新模式。熊彼特所提出的创新理论强调新要素的引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源泉。

      1.2 新时期下国家创新体系的形成

      经济的全球化导致了世界经济新格局的形成以及经济运行的区域化,知识经济的兴起促使知识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在这种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体现为将知识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引入生产体系并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大学研究机构被引入生产体系,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三者相互作用形成创新体系。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众多学者和组织对创新体系的结构、内容和作用进行了研究[3]。

      近年来,国家创新系统研究由早期的强调技术创新转向注重知识创新的作用。1992年,丹麦学者伦德华尔(Bengt-Ake Lundvall)研究了国家创新系统的构成与运作, 指出现代经济中最基础的资源是知识;1995年,麦特卡尔夫(Metcalfe)进一步指出国家创新系统是创造、储存和转移知识、技能和新技术的相互联系的机构的系统;1997年,OECD推出了《国家创新系统》(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专题报告,提出了一整套国家创新体系的分析方法。

      国家创新体系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20世纪90年代未,我国开始了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工作,如:我国正在组织的知识创新工程、技术创新工程等。

      2 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

      国家创新体系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它的活动是为了创造、改进和扩散新的知识和技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政府、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是这一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1 国家创新体系结构

      当知识成为生产要素以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不断加大时,我们不难发现科技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正成为新时期的创新主体,政府的作用在于保证创新主体之间以及创新主体与外界的信息交换,并且刺激创新[4—6]。政府、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三者构成了新时期下的创新体系(图1)。

      新时期创新体系的功能可归纳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应用三个方面。它的特征在于创新过程的高效化、创新范围的区域化以及创新主体的多元化和创新者的高素质化。

      

      图1 创新体系结构图

      Fig.1 The flowdiagram of innovation systems

      2.2 国家创新环境与支撑系统

      创新体系是由公共和私有部门组成的网络,其功能在于创造、改进和扩散新的知识和技术。创新体系由创新的内部环境系统、外部环境系统和外部支撑系统三部分组成。

      2.2.1 内部环境系统

      该系统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两个子系统构成。知识创新系统的主体是大学和研究机构,通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发现、创造新知识。技术创新系统是科技企业与研究机构结合,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体系。知识创新系统和技术创新系统两者之间存在协同机制。通过协同机制的联系,内部创新系统完成创造、传播和运用知识的任务。

      2.2.2 外部环境系统

      该系统由创新主体、技术传播渠道及区域背景构成。创新主体指政府、企业、大学与研究机构,是知识技术的创造者、传播者和使用者。技术传播渠道包括技术流、信息流和人才流等通道。区域背景指区域的地方因素,如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经济实力、制度环境等。外部环境系统在空间上表现为各类高技术园区。

      2.2.3 外部支撑系统

      该系统包括政府机构、公共机构、私人或半公共的中介机构,其作用在于提供高质量的软硬件条件、形成具有地区合力的区域意识、构建良好的资源分配机制、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减少中小企业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

      3 国家创新体系的空间组织及其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