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0690(2000)06—0487—07 1 引言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和超高速增长,GDP 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7%。这对于一个人口众多和幅员辽阔的大国, 是一个历史性奇迹。但是,伴随这个奇迹也出现了经济普遍增长中的严重的地区不平衡。从1980年代中期起,地区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差距迅速扩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学术界对区域发展及差异的研究也随之大规模展开。近年来,对区域发展差距的解释从最初单纯的“政策说”[1]发展到目前的“多因说”。例如,吴传钧、 陆大道等认为造成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可归纳为:自然环境、资源赋存条件、地理区位、历史因素和政治经济因素[2,3];厉以宁等认为“贫困—人口增长—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历史基础、政策倾斜和体制因素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4]。除此之外, 一些学者将国际环境的变化(如全球化与全球产业转移)也视为造成区域差异的背景因素[3]。这些研究越来越清楚地表明, 我国区域发展与差异的现状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家的区域政策表面上是直接原因,而实际上则是(或应该是)其它因素的综合反映。在这些其它因素中,地学因素是基础性的。所谓地学因素,这里指人地关系中的“地”要素以及“人”、“地”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空间结构基础。从地理学的人地关系理论来看,人类社会对地理环境具有依赖性,后者经常影响人类活动的地域性,虽然在二者关系中人通常居于主动地位[5]。 我们这样认为并非是倡导地理环境决定论,而是强调地学因素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在国家制定区域政策中应起到的作用。正是从这样一个角度出发,本文将分析论述我国区域发展和区域政策的地学基础,并基于对地学因素的分析提出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构想。 2 我国区域发展态势的特点与问题 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三大地带发展战略”和“地区协调发展战略”。总体上,这些战略是以尽快增强全国整体经济实力为基本目标(协调战略是一个比较模糊的发展概念,实质上强调的是兼顾公平,而非公平优先),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20年来,区域政策的重点目标区域逐步扩大,由偏重沿海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到整个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少数中心城市和沿边地区的发展,进而扩展到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这种有选择性和有重点的战略极大地促进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1990~1999年沿海12省区市GDP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3.4%(地区汇总数),而中部地区为11%, 西部地区只有9.5%。在差距原本就存在的情况下,东、中、 西部人均GDP迅速扩大。1990年,东部地区人均GDP是中部的1.5倍,西部的1.84倍;而1999年这两个数值分别上升到1.86和2.38。1999 年我国人均GDP的分布状况(见图1)。概括起来,近10 年来我国区域发展态势的基本特点与问题是:
图1 1999年我国人均GDP省际差异分布图 Fig.1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GDP per capita in China in1999 (1 )中央政府实施的宏观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特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国家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使国家在全球的政治经济地位不断上升。1998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10大贸易国。但是,尽管1995年以后东、中、西三个地带间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已减小,而且人均GDP和经济实力差距扩大的趋势已变缓, 经济绝对量的地带性和地区性差距仍在大幅度增加。 (2)在东、中、西地带性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同时, 南北间地带性发展差异扩大[6]。而且,南北问题已经不仅仅是结构性的差异问题,而且也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差异了。南北问题应该受到较大的注意还因为,我国的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相当大的部分在北方地区。 (3)以往的三个地带的划分中,西部地带的范围太大, 内部的自然基础和社会经济的历史、现状等差异悬殊。近年来,西部各省区在社会经济发展上的表现也有较大区别[3]。因此,在发展战略、 目标和发展政策上应该不一样。 (4)全国性产业结构调整和大部分地区产业政策获得了成功[7]。“八五”期间地区经济发展的结构雷同问题,在“九五”有较大改善。各地区特色经济正在形成。经济增长的活力既有地带性的,也不完全呈地带性。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正在进行以国际化为目标的第二次创业性的重大调整。全国性扶贫脱贫取得重大成就,各具特点的地区政策和措施创造了许多经验。但是,一些地区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选择很困难,经济增长缺乏活力和竞争力。有些特殊类型的地区的贫困问题仍很严重。 (5 )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在全国和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继续占有重要地位,沿海地区正在继续调整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战略,促进出口结构的升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一般贸易产品出口增长缓慢、甚至萎缩,但机电产品出口有大幅度增加,1999年机电产品(含运输设备)已占外贸出口总额的41.9%,成为远远超过其它产品的第一大出口商品组。这与沿海地区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密切相关。 (6)全国及大多数地区的交通通信系统正由低级向中高级发展,但水平和结构的地区差异很大。沿海和部分中部省份仍具有较大优势,而不少西部省区的发展仍受到交通通信瓶颈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