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缅泰结合部次区域交通网络体系建设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社明(1965-),男,湖南人,云南省地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经济地理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以澜沧江—湄公河为主的国际河流、资源开发、产业布局与规划等研究。 云南省地理研究所,中国云南 昆明 650223 李益敏 云南省地理研究所,中国云南 昆明 650223

原文出处:
《经济地理》

内容提要:

文章首先描述了中老缅泰次区域的范围、概况及其产生的背景、发展趋势和意义。在系统分析次区域交网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次区域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为主轴,以中老泰、中缅泰通道为骨架构建的公路、铁路和空运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的步骤、重点和选择方案及对策。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01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U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462(2000)06-0084-04

      次区域是指一种涉及地域上相邻的若干国家或地区旨在利用其经济技术的互补性和规模性的经济合作区域。

      1 次区域范域的界定与概况

      本合作区的地理范域主要指澜沧江—湄公河的结合部、中老缅泰四国的毗邻区,包括中国思茅地区的5市县(思茅市、普洱、江城、澜沧、孟连县)和西双版纳州3市县(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老挝上寮地区5省(南塔省、乌多姆赛省、波乔省、丰沙里省、琅勃拉邦省);缅甸东掸邦4县1特区(景栋、孟帕业、大其力、孟扬、第四特区);泰国清迈府和清莱府。次区域总面积约180,000km[2],人口近500万,分别占云南省和老缅泰三国总面积(181.45万km[2])的9.9%和总人口(1.42亿)的3.5%。次区域大多属落后山区,人口密度低,少数民族人口占绝大多数。由于多年处于封闭状态,社会经济基础与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区域各国国情有别,发展水平不一。

      2 次区域背景及意义

      1993年泰国政府正式提出“黄金四角计划”。其目标是通过扩大与北部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和合作,推动泰北地区的发展,使之成为另一个经济和旅游中心,并将其市场拓展到缅甸、老挝和中国西南地区,获取资源与市场的互补,并通过加强与中国的联系,维护与改善自身在大湄公河流域的战略地位与利益。老挝在合作区具有辽阔的空间,资源十分丰富,但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老挝希望通过次区域合作,特别寄希望于与中国的合作,以实现上寮地区的脱贫与发展;缅甸在次区域范围虽然有限,但也希望通过加强与邻国的合作,摆脱外受西方国家制裁,内受国内政治风波困扰的困境。中国和泰国是最大的受益者,它可实现中国“南下”和泰国“北上”战略,使相近而不相邻的中泰形成水、陆、空立体化联系,产生强大的经济互补效应。

      由于次区域特殊的地缘经济和政治特点,使该区域的合作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不仅区域国家及东盟积极参与,一些发达国家、地区和亚行等国际组织也颇为重视,纷纷挟资金而入,形成了多重机制并行运作的合作开发势头。虽然亚洲金融危机给次区域合作带来了一定影响,但各国加强合作的愿望却更加强烈,也为次区域合作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

      表1 次区域概况

      Tab.1 A survey of subregion

      地区面积人口

      人口密度

      所辖县市

      /km[2] /千人 /人/km[2] /个

      西双版纳州 19,700

      838.4 42.63

      思茅地区

      22,003

      1,101.950.15

      丰沙里省

      16,270

      1408.6 6

      南塔省 9,32511012.05

      波乔省 4,97065 13.13

      乌多姆赛省 21,190

      30014.211

      琅勃拉邦

      16,875

      35020.79

      清迈府 22,993

      1,000 65.221

      清莱府 11,678

      1,500 85.612

      缅甸境内

      32,100

      50023.85

      境外小计

      135,401 3,965 29.372

      总计

      177,104 5,905.333.380

      首先,次区域各国合作加强。1998年9月亚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八次部长级会议”,通过了题为《满怀信心》的联合声明,并提出以交通走廊、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体的“经济走廊”,要将次区域合作的资金近期集中于包括本研究区的“三纵两横”的“经济走廊”建设。今年4月20日中老缅泰四国正式签署了澜沧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协定,四国沿岸将有13个重要港口互为对方开放,四国船舶可在中国思茅至老挝琅勃拉邦的“黄金航道”上自由通行。同一天,中老泰就昆明—曼谷公路建设形成共识达成原则协议,三国确定的目标是:力争在2004年实现1,800多km公路全线开通,并使之成为高速化、高等级化的跨国干线。

      其次,我国政府对该区域合作也十分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各种场合对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后,国务院有关部门将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列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并给予了政策倾斜。铁道部提出“加快投资、加快建设、决战西南”的战略方针和措施,并决定投资“泛亚铁路”128亿元。云南省相应提出了建设国际大通道的战略,希望通过“贯通周边”,构建中国西南地区陆上国际大通道。第三,经过15年的共同努力,西南地区形成了很好的合作机制,联合对东南亚、南亚开放已成为工作议题和重点。

      次区域合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①带动丰富资源的开发。澜沧江流域拥有极为丰富的矿产、水能、生物和旅游资源,是我国19个重点开发区之一。②优化地区产业布局,促使云南经济实现战略转移。③打通西南出海新通道,实现西南地区和东南亚两大市场的对接。大西南物资由此通道出口东南亚比绕道华南缩短运距3,000km左右,运费可降低约60%。东南亚市场潜力巨大,商品的吞吐能力已超过2,020亿美元。④振兴民族经济,促进贫困地区早日脱贫。流域内1,500万人口中,有少数民族500万。⑤加深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往来,扩大开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