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1000-8462(2000)06-0025-05 中图分类号:F407.81;F127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纺织工业的总体态势 1.1 我国是世界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大国 中国纺织工业虽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但纺织工业仍然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纺织工业历来是我国最重要的出口创汇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国纺织品出口创汇约占全国出口创汇的1/4,出口产品折纤维量约占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1/3。中国是世界纺织品出口大国,1994年纤维制品出口额占世界该领域出口额的比重达13%。中国的纺织纤维加工能力和纺织纤维产量居世界第一,纺织品、服装的外贸出口居世界第一,1997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455亿美元,占国际市场贸易额的13.4%。 表1 中国纺织加工能力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1994) Tab.1 Process capacity of China textile industry and itsposition in the world(1994) 生产规模 世界排名 棉纺锭/万锭4,151 1 毛纺锭/万锭359.8 2 各类织机/万台 107.9 1 纤维加工量/万t 8001 棉型纱产量/万t 489.5 1 棉型布产量/亿m 211.3 1 毛织物产量/亿m 4.19 2 丝绸产量/亿m 31.2 1 服装产量/亿件801 资料来源:“世界纺织工业”,世界经济年鉴1996。 1.2 原料短缺,价格高 纺织原料的短缺是随着80年代纺织能力的急剧膨胀而产生的。80年代中期,由于原料价格低和劳动力成本低,使得纺织工业的利润率很高,巨额的利润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资金纷纷投入到纺织工业中来,使得纺织加工能力迅猛增加,以棉纺工业为例,1980年棉纺锭只有1,780万锭,而到1990年,全国棉纺锭猛增到3,882万锭,是1980年的2.18倍。原料生产赶不上生产能力的扩张,致使棉花、蚕茧、羊毛等纺织原料供不应求,“棉花、羊毛、蚕茧大战”在全国各地蔓延。 原料的短缺,使得价格不断上涨。1984—1987年国内每公斤棉花混等平均进价为同期国标市场棉花牌价的64%—87%。1988年,国家对棉花的购价格进行了三次上调,加上棉花大战的影响,使1988年的棉价约为国际市场棉价的95%。到了90年代,棉价仍保持上升势头,到1995年,我国棉花价格已高出国际市场价格的30%,1995年底,我国棉花收购价比巴基斯坦棉花供应价每磅高出3美分。 尽管我国的化纤工业发展很快,但也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为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每年从国外进口化纤和化纤原料。1994年,我国化纤产量280万t,但从国外进口了128万t,大致上1/3需要进口,1998年的化纤进口量达172万t。原料不足在化学纤维的各个品种中带有普遍性。1995年前9个月全国进口化纤原料96.2万t,接近1994年全年的进口量。原料不足,导致价格上涨。 1.3 技术水平低,产品档次不高 我国纺织工业设备整体水平低。1992年共有织机约120万台(棉织机88万台),但无梭织机仅3.3万台,占2.76%,远低于1990年世界平均21%的水平(1994年这一比例又增加到27.0%),低于巴基斯坦25%的比例,也低于发展中国家8.18%的平均水平。印染设备达到国际70年代未80年代初水平的仅占6%,超龄服务的设备高达60%左右。毛纺设备只有1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由于设备陈旧落后,导致产品质量差且不稳定,我国的纱、布疵点多,使得我国原先占领的一部分市场已被东南亚一些国家挤占。以香港棉纱市场为例,1988年,中国棉纺占85%,巴基斯坦只占不到7%,而到1991年上半年,巴纱在香港市场已达32.6%。总的来说,我国纺织品出口还是以量取胜,以低价争市场。出口产品主要以中、低档产品为主,附加值低。如90年代初,我国1t纤维制品换汇水平为5,800美元,仅为世界水平的一半。 1.4 经济效益低,亏损严重 随着纺织原料价格的上涨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纺织工业的效益急剧下降。纺织全行业的销售利税率从1980年的24.3%,下降到1991年的4.1%。1993年中国纺织行业利润总额为68亿元,而1997年仅为37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1993年为106亿元,1997年达185亿元。 表2 1998年国有纺织工业行业经济效益 Tab.2 Economic efficiency of state-owned textile industry(1998) 亏损率/%亏损金额/万元 利润金额/万元 纺织工业 52.94283,221-111,159 棉纺 46.40105,747-69,529 印染 56.5212,3330-7,013 麻纺 44.125,187 -1,220 针织 53.1915,559 19,912 化学纤维 51.8552,519 -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