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的新说

——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性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璋(1956-),男,河南省方城县人,河南省水利厅副厅长; 河南省水利厅,河南 郑州 450002 王季震(1945-),男,江苏省睢宁县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环境工程系主任。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环境工程系,河南 郑州 450045

原文出处: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红旗渠的昨天,它是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红旗渠的今天,老典型遇到了新问题;展望明天,干涸的红旗渠,将有渐变为现代文物的危险。以水资源为中心,立足于社会、经济、环境综合因素,通过优化配置、综合开发、科学管理、讲究核算等措施使其产生更大效益是我们水利工作的重要任务。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01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C91-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44(2000)03-0073-04

      一、红旗渠是水利工程建设上的一座丰碑

      历史上的林州,是个酷旱山区,十年九旱,灾荒频繁,由于地势和地质构造的特殊原因,这里土薄石厚,地下泉少,水源奇缺,林州人民饱尝缺水的痛苦。新中国成立以来,林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战天斗地、兴修水利,改善穷山缺水的面貌,特别在国家遭受自然灾害的20世纪60年代修建的红旗渠,被国内外称为人间奇迹而享誉天下。

      红旗渠以浊漳河水为主要水源,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候壁断下,总干渠均系盘山跨谷逶迤山腰行走,地势险峻,全长70.6km,设计引水流量20m[3]/s。下设干渠、分干渠9条,长233.5km,支渠51条,长524.2km。支渠以上各类建筑物7570座,动挖土石方0.13亿m[3]。整个工程险要、任务艰巨、施工复杂,在50多处无法立足的悬崖绝壁上凿石成渠,斩断了240多个山头,跨过了270多条沟河,通过宏大的工程建设引来了滔滔的漳河水,滋润着林州的山川大地,被人们称为“生命渠”、“幸福渠”。林州人民奋战十年耗资近2亿元修建的红旗渠,使林州的社会环境、生产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林州人民的生活条件,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红旗渠灌区效益面积3.6万hm[2],涉及14个乡镇,并担负着56.7万人、26万头牲畜饮用水,而且兼顾发电和工业用水。粮食单产由灌前的不足100kg提高到500kg左右,并涌现出了不少高水平的高产高效示范田。由于解决了水的问题,使农、林、牧、副、渔得以协调快速发展,1998年全市农业产值达11.29亿元,是开灌前1964年0.47亿元的24倍;农民人均收入2269元,是开灌前1964年54元的42倍。水兴带来百业兴,红旗渠供水触角不断延伸到城区和工业领域,促进了林州市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常年平均供应10亿余元产值的工业用水,兼顾年发电0.3亿kW·h,使林州199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8.1亿元,是通水前1964年0.5亿元的76倍。这巨大的成绩和惊人的变化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水的关键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通过红旗渠建设而凝结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红旗渠精神,成为我们大搞水利建设,艰苦创业的精神食粮,成为战胜艰难险阻的巨大动力。正是靠着这种精神,在中原大地掀起了大规模的“兴水利,除水害,保安全,增效益”水利建设高潮,使大部分地区的旱薄土地变为旱涝保收良田,穷山恶水被山清水秀所替代,干渴的人民喝上甘水,水是国民经济命脉的作用进一步得到光大。正是靠着这种精神,水利的改革和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利投入体系、水利资产经营管理体系、价格和收费体系、水法规体系和水利服务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和强化,它昭示着更加辉煌的水利工作的未来。

      二、红旗渠面临的严竣问题

      几十年的发展,几十年的变化,给具有辉煌业绩的红旗渠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严酷挑战,老典型遇到了新问题。

      1.水源锐减,供需矛盾日渐突出

      20世纪70年代水源比较充沛,基本达到了设计引水流量20m[3]/s的要求,年均引水3.5亿m[3],有效灌溉面积3.6万hm[2],较好地解决了工农业用水和人畜吃水。进入20世纪80年代,浊漳河上游引水工程逐渐增多,红旗渠年引水量逐年减少,年均引水量为2.61亿m[3],实际灌溉面积为2万hm[2],水资源制约着大部分地区的工农业发展和城乡建设。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1990~1998年9年共引浊漳河水13.7亿m[3],年均引水量1.5亿m[3],且呈逐年递减趋势,1998年仅引水0.85亿m[3],占年计划的50%,1999年7月首次出现汛期断流。水资源问题已成了严重制约林州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造成水资源锐减的根本原因是红旗渠漳河引水口的上下游引水工程逐渐增多,竞相无序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开发利用失去了宏观控制,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浊漳河、清漳河灌溉季节河道基流不足10m[3]/s,而岳城水库以上工程的总引水能力却超过100m[3]/s。进入岳城水库的水量大量减少,库容近11亿m[3]的大型水库,在枯水年份蓄水还不足1亿m[3],水库下游河南一方的民有、漳南两灌区的引水量只有几千万m[3],大清老灌区无水灌溉。由于竞相开发,修建一些边界争水工程,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还造成水利效益搬家,水事纠纷不断发生,甚至引起炮击械斗,造成人员伤亡,已成为全国水事纠纷尖锐的地区之一,直接影响着这个地区的安定团结。

      2.工程调蓄能力差,科学配置水资源能力低

      由于红旗渠建设以渠系为主,调蓄工程量少质低。虽然灌区内有小型水库48座、塘堰346座,但由于大部分淤积渗漏严重,目前兴利库容仅为0.15亿m[3],致使灌溉季节5m[3]/s的分配水量显得异常紧张,非灌溉季节的水不能有效的蓄储起来,丰欠调节能力差,造成了有限水资源的进一步紧张。补充水资源的能力也十分有限,南谷洞、弓上(淇河小流域)两座中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共920km[2],兴利库容共0.43亿m[3],一般枯水年(P=75%)仅能补充水源0.42亿m[3],总平衡缺水1.3亿m[3],缺水率50%左右。若按1998年来水量0.85亿m[3]计,总平衡缺水2.0亿m[3],缺水率70%左右。若按1990~1998年的水源供水递减趋势分析,年均递减0.15亿m[3]左右,红旗渠可能会有一天将成为无源之水的干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