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综合治理水利的现状与战略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忠法 李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原文出处:
《中国经济时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01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发展报告

      一、综合治水发展的主要成就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水利事业取得了很大发展。经过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兴修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对主要江河进行了初步治理和开发,提高了防御水旱灾害的能力。水利建设发挥了防洪、除涝、灌溉、供水、发电、航运、渔业、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截止到1998年底,全国已兴建大中小型水库8.5万座,总库容4924亿立方米,水利工程总供水能力5800亿立方米;加固并兴建堤防26万多公里;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8亿亩;累计解决了2.1亿多人、1.3亿多头牲畜的饮水困难;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万平方公里;全国水电总装机容量6507万千瓦,其中水利系统电力装机达2812万千瓦,300多个县依靠中小水电开发初步实现了农村电气化;内河航道得到一定程度改善。水文、通讯、科技、规划、人才开发等基础工作得到了加强。

      “九五”期间,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和万家寨、珠江飞来峡等枢纽、治淮治太、大江大河干堤加固等一批重点骨干工程相继建设。特别是1998年大洪水后,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加强了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水利工程在1999年防洪抗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九五”前3年,已累计完成水利基本建设投资1022亿元,占全国同期基本建设总投资的3.9%。其中中央投资588亿元,地方投资434亿元。中央投资部分中,非经营性基金187亿元,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218亿元,水利建设基金36亿元,水利专项资金9亿元,银行贷款100亿元,利用外资35亿元,自筹资金3亿元。中央投资用于防洪建设436亿元,水土保持15亿元,供水74亿元,水电40亿元,其他水利建设项目23亿元。

      二、我国治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利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多、水少、水脏”,即南方汛期水多成灾,北方水少干旱,水资源污染严重,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三大心腹之患和生态环境的严重威胁。

      (一)水利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问题

      1.洪涝灾害严重,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国70%以上的固定资产和50%的人口,1/3的耕地,大量的铁路、交通、油田等基础设施和工矿企业处于河流中下游,仍然受到洪水威胁,640多座城市需要加强防洪建设。由于江河防洪标准普遍偏低,每年防汛抢险负担重、压力大,遇大洪水时,甚至严重干扰国家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据统计,进入90年代以来,洪水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超过1万亿元,约相当于同期国家财政收入的1/5。

      2.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源供给严重不足,1978-1998年,供水能力年增长率约1%,而同期国民经济以9%-12%的高速度增长,缺水范围加大、程度加剧,特别是华北地区更为严重。进入90年代,黄河每年平均断流达102天,断流最多长达226天。目前,全国400多座城市缺水,50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每年缺水量接近400亿立方米,影响工业产值2300多亿元,农业减产粮食250多亿公斤。

      3.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国以水蚀为主的水土流失面积17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6%,其中黄河和长江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水土流失使我国每年平均损失耕地100万亩以上,并加剧了河湖泥沙淤积。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约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南方部分地区血吸虫病有所回升。北方地区地下水超采量平均每年达80亿立方米,全国形成了56个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漏斗,致使部分地区地面沉降、海水入侵。过量取用地表水造成北方地区部分河湖萎缩干枯,生态环境恶化。

      (二)水利行业发展中的问题

      1.缺乏中远期的投入和发展机制。水利建设具有工程量大,涉及面广,工期长,使用劳动力多,三材消耗量大的特点,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加就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显著的后发效应。因此,各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了加速基础设施建设,都曾采用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金融政策,加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1929年,美国的罗斯福总统为摆脱经济大萧条,实施新政,调整财政和信贷货币结构,在国家信贷和财政投入总盘子中加大中长期投入的份额,利用长期债券和长期信贷资金大力支持中央河谷工程、科罗拉多流域水利工程和田纳西流域等工程的建设,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世界银行集团用长期贷款(一般软贷款是50年期限,硬贷款是35-50年期限),支持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公认的成就和经验。目前,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许多项目资金使用期限过短,长期性项目用短期性资金来运作,还款期内项目效益难以发挥,难以偿还借款本息。如果资金结构设置得当,使用期限延长到20年、30年或40年以上,项目还是可以获得综合效益,并能按期还款。

      2.经济发展与生产力布局考虑防洪、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条件不够。一些城镇建设、工矿企业建设和农业开发活动不仅未全面考虑防洪要求,还占用部分河湖及行洪通道,形成行洪障碍,更加重了洪涝灾害的损失与风险。在一些缺水地区盲目发展高耗水工业和农业,盲目开荒,加剧了水资源供求的矛盾。经济建设中对区域水环境承载能力和水资源保护考虑不够,导致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等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