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诺曼王朝征服英国后的第40位君主。英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君主立宪制,这一体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不合乎逻辑的现象。伊丽莎白二世居于体制的顶峰。”就理论意义而言,她是一切“权力的源泉”,但实际上,伊丽莎白二世只是个“政治花瓶”,没有什么真正的权力。英国也曾经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国家,国王掌握着军政大权,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那么,英国的君主专制政体是如何演变成君主立宪政体的呢?读了郝承敦先生的力作《白金汉宫300年内幕》(以下简称《内幕》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一书,我们便通晓了英国王权演变的历史。 从内容上讲,《内幕》一书既是英国近现代史的缩影,又是英国近现代史的补充。从1640年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到使英国发生划时代的变化、奠定世界霸主地位的工业革命;从维多利亚时代的对外扩张、“日不落帝国”的形成,到参与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从张伯伦执掌绥靖之舵,到全民族奋力抗德卫国;从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到大英帝国的“无可奈何花落去”,300余年的历史,脉络清晰,英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尽在论述范围之中。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它是英国近现代史的缩影。但《内幕》又不是一部正史,它截取的是重大的可惊可叹、可憎可恨、可笑可悲的历史片段,以此来丰富英国近现代史的内容。北美独立战争时期乔治三世的众叛亲离,说明了英国镇压北美人民斗争的非正义性;工业革命时期乔治三世的凄惨晚年及乔治四世那种堕落的生活方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没落的贵族地主阶级在英国政治舞台上的日渐失落。另外,鸦片战争时期维多利亚女王关于扩大对华战争的准许令以及她在英布战争中的坚定执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政治舞台上爱德华七世的纵横捭阖和乔治五世的外交方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温莎公爵的暧昧态度和王室成员的抗战义举等等,都是一般历史书中难以摄取的历史镜头。这一组组生动的历史画面,使尘封已久、枯燥无味的历史变得丰富多彩。 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是《内幕》一书的重要特点。该书所述的内容跨越300余年,涉及在位英王近20位。从近代之初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直记述至今。既叙述了近现代英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科技等诸方面的发展变化,又探寻了英王及其王室成员的家族背景、家庭生活、性格爱好、婚姻恋爱及宫廷轶事等方面的内幕,将历史的潮流与个人生活的细微末节揉和在一起,展现了300多年来历代英国君主和王室生活的多面性。在把握整体的原则下,该书又突出了重点。从时间上来讲,《内幕》突出了维多利亚和伊丽莎白二世两个时期。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为英国资本主义的极盛时期,不仅工业生产、贸易、科技、文化居世界首位,而且殖民地遍及全世界,曾有“日不落帝国”之称,英国殖民地的总面积比其本土大150多倍。伊丽莎白二世(1952-)则是当今英国的女王。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大英帝国就进入了衰败时期,在伊丽莎白二世即位后,英国的衰落进一步加快。从苏伊士运河战争的失败,到“不列颠尼亚号”驶离香港,英国已沦为一个“二流国家”。从内容上来看,《内幕》主要着墨于英国政治史和外交史。英国的政治制度是如何从君主专制政体演变为君主立宪政体的?怎样看待当今英国的王权?该书对此作了深入的分析。同时,也对英国近现代史上对外扩张、争霸战争中跌宕起伏、错综复杂的外交活动进行了评述。 在重要问题上深入分析,追本溯源,是《内幕》的另一个特点。对于英帝国的形成及其衰落问题,该书作了深入的论述。作者认为,19世纪40年代工业革命的完成,促使了英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繁荣。自由贸易政策和商品输出以及对殖民地的残酷掠夺,奠定了大英帝国的霸权地位。但从19世纪末期开始,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英国开始了其衰微的过程。两次世界大战的打击,民族解放运动的冲击,最终导致了大英帝国的解体。对于英国君主专制政体向君主立宪的演变,作者认为,虽然从1688年“光荣革命”时期起,英国就奠定了君主立宪制,但君主立宪制的真正确立却经过了较长的时间,一直到19世纪初期才逐步形成了“统而不治”的“虚位国家元首制”、政府权力机构及运行机制的议会内阁制等君主立宪政治的基本形式。因此,《内幕》还着力叙述和分析了英国王权的衰微过程。1688年政变后,议会开始成为英帝国的主权机关。但是,最初的这些规定只是一些宪法原则,它扩大了议会权力,缩小了国王的权力,但国王还不是虚君。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统治时代,国王还有行政大权,他能任免大臣。大臣还是国王的奴仆,而不是议会选出来的。大臣服从国王,而不是服从议会。同时,国王还有权批准、中止或延续议会的法案。在这一时期,英国的任何政党还不能取代国王的权力,议会还不能使国王完全服从于它。正如作者所述,1689年,威廉三世未征求政府和议会的意见,竟擅自同别国签订反法同盟条约。这件大事直到1700年才为议会所知。此外,威廉三世为了对外战争也不顾《叛乱法》的规定,竟擅自把持军队达数年之久,人数在数万之上。正是由于国王还有许多行政、军事和外交大权,他能收买议员,安插亲信,操纵议会和政府。所以,这一时期英王只是权力缩小而不是虚君,只不过他与封建国王不同,不再是绝对的君主,王权要受到议会的一定限制。因此,这时的英国议会制还处在初建阶段。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1760年上台的乔治三世在乡村地主阶级的支持下,开始了20余年的个人统治。在这一时期,王权复兴,内阁名存实亡,政党被视为大逆不道,地主阶级的政治势力膨胀到了顶峰。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以农业为经济基础的贵族地主阶级的统治逐渐失势。到19世纪初期,随着乔治三世个人统治的垮台,君主立宪政体才最终确立下来。通过作者对英国君主专制政体向君主立宪政体演变过程的论述,有助于读者加深理解当今英国的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