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59-8095(2001)02-0001-09 世纪之交,新千年到来之际,人们在谈论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问题时,都不可避免地谈到“全球化”,全球化作为现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成为各国人民关注的一个焦点。尽管何谓“全球化”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今后也很难会有,而且人们对全球化众说纷纭,或承认,或否认;或欢迎,或反对;或赞美,或担忧,但全球化是一个客观事实和必然趋势,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全球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历史学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包括其中,它为历史学家提供了一个认识人类历史进程的全球视野和宏观历史思维的基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探讨全球历史观,对于深入理解社会发展与史学发展的关系,全球历史观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当代史学理论的发展趋势,都是有益的。 一 英国史学家E·H·卡尔说:“我们一生下来,这个世界就开始在我们身上起作用,把我们从纯粹的生物单位转变成社会单位。”因此,“在研究历史之前,应该先研究历史学家。……在研究一个历史学家之前,应该先研究他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环境。历史学家是单独的个人,同时又是历史和社会的产物。”[1](P29,44)这样,为了认识和研究全球历史观,就首先有必要对其产生的时代作一必要的回顾和分析。全球历史观的产生和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全球化进程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问题虽然在最近一二十年因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才凸现出来,但并不等于在此之前就不存在了,只不过它作为一个过程逐渐表现出来,最初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全球化始于何时,与其说这是一个史实问题,不如说是一个理论问题。正因为如此,才日益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有人认为“全球化”这个概念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才广泛使用,但全球化进程可追溯到遥远的古代希腊,因为正是从那时开始,希腊古典文明开始产生了全球性的影响。还有人认为全球化的开端是和基督教的产生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圣经》关于世界和人类的起源的论述中,阐释了整体性世界的思想。但是,更多的人们认为,将15世纪末作为全球化进程的开端似乎更合理。15-17世纪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地理大发现”,它不仅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开辟了道路,而且结束了世界各地区的割裂和孤立状态,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开始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这样才在世界开始连成一体的基础上有了“世界的”历史,正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说的那样:“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关闭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由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马克思曾强调指出:“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2](P51,112) 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地理大发现”,特别是始于18世纪中叶的欧洲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欧洲工业化进程彻底结束了各地区和各民族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极大地加快了经济生活国际化的趋势。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2](P254,255)人类在20世纪虽然经历了两次世界性的战争,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总体规模仍在不断扩大,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也不断加强和深化,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更是如此。这一切表明,“作为一个概念,全球化即指世界的压缩(compression),又指认为世界是一个整体的意识的增强。全球化概念现在所指的那些过程和行动在多个世纪里一直在发生着,尽管存在某些间断。”[3](P11)但是,上述所言及的内容只是与全球化问题有关,还不是本文所讨论的“全球化”。“全球化”是在20世纪中期以后才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但它也不是无本之木,空中楼阁,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审视以往的一切就不难看出,我们今天所说的“全球化”,不过是上述在历史上一直存在的社会生活国际化的继续和发展;如果我们对自远古以来人类社会历史进程进行哲学的思考,同样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一般认为,全球化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进一步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但是多年来,“全球化”始终是一个有歧义的概念。“有人认为,全球化是一种超越民族—国家的发展;还有人认为,全球化表明了由于金融资本的增加而带来的资本与劳动之间的新型对立关系,或者说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之间的重新分离。一些人把全球化看作是世界贸易的扩张,包括南方的新兴国家(伴随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策略),而另一些人则强调信息革命所引起的交流的扩大。”[4](P1)此外,还有人强调全球化是一种新的社会现象或制度,它反映了世界交流和世界市场的巨大扩展,但不象早期现代化阶段那样容易直接感知。2001年1月中旬,由人民日报社、香港全球化合作基金会、信息产业部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球化论坛在海南三亚开幕。来自中国、美国、日本、英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名专家学者,对全球化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认为,所谓全球化,应当是指由于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直接推动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和高新科技的广泛扩散和辐射,使整个世界经济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厄内斯特·威尔逊教授则指出,对世界经济发展来说,全球化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趋势、一个过程。[5]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给论坛的贺词说:纵观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快了经济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改善,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传播与提高,为个人和国家提供了新的经济机会。……全球化除了创造更大的市场外,必须被赋予更多的含义。在去年九月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各国领导人达成共识,今天人类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确保全球化成为服务于所有人民的积极力量,这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责任。我们必须兑现我们的承诺,只有这样,所有国家才能完全参与到新的全球经济中。跨越“数码鸿沟”需要不同成员共同努力。[6]从上述诸多观点中不难看出一种共同的认识,即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全球化已经产生了并继续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如果说19世纪末出现的经济生活国际化趋势是与欧洲工业革命的完成联系在一起的,那么,全球化则同当代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科技革命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才把互联网称作是“加速全球化进程的兴奋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