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E56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93(2000)03-0050-07 本文探讨的是1940年6月到1942年11月法国海军舰队由停战到灭亡的可悲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是以贝当元帅为首的维希政府从投降走向灭亡的政治命运的一个缩影。研究这一问题对于了解维希政府的内政外交以及同盟国和轴心国的对法政策都是不可或缺的。 一、停战前的法国海军舰队 法国海军是在帝国主义列强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中发展起来的。从“一战”结束后到“二战”爆发前,列强先后签订了6个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其中最为重要的是1922年2月6日美、英、日、法、意5国在华盛顿签订的《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它规定了5国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比例为5:5:3:1.75:1.75,航空母舰的吨位比例为5:5:3:2.22:2.22。[1](P743)正是这一条约奠定了各国海军在“二战”中的实力和地位。尽管受到了国际条约的种种束缚,但是,法国海军舰队司令达尔朗海军上将仍成功的拟定了建造现代舰只的计划,凭着他的热情和熟练的技巧,他还获得了法国政府对所需资金的拨款。由达尔朗更新的法国海军共有238艘舰艇,包括1艘航空母舰,10多艘主力舰,11艘战列舰,数十艘巡洋舰,数十艘驱逐舰,101艘潜艇,还有不少炮艇和鱼雷快艇。其中两艘主力舰,一些7600吨的巡洋舰和鱼雷快艇都是特别成功的。[2](P129),[3](P343),[4](P748)丘吉尔深为感慨地说,法国海军经过达尔朗10年的专门管理之后,“其效能之好,胜过法国大革命以来的任何时期”[3](P335)。的确,法国海军是当时世界上最优良的现代化海军之一,仅次于美国、英国和日本,居世界第4位、欧洲第2位。也许正因为如此,它才成为1940年法国停战前后影响战局的决定性因素并引起世界各大国的格外关注。 1940年6月,当法国军队在本土的抵抗土崩瓦解之时,海军的地位突然变得空前重要起来。与陆军不同,法国海军没有吃过任何败仗。陆军战败后,达尔朗便成为法军中资历最深的指挥官,而海军则成为法国唯一残存的有组织的力量。达尔朗毕生致力于重建法国海军的工作,他对于海军舰队的统帅权实际上在各个方面都是绝对的,海军官兵个个都效忠于他。所以在这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达尔朗的行动骤然变得举足轻重了。6月10日,法国政府撤离巴黎后,围绕着是否停战的问题展开了紧张而激烈的辩论。以雷诺总理为首的主战派主张将政府迁往法属北非,依靠法兰西帝国和海军坚持战斗,而以副总理贝当元帅和法军总司令魏刚将军为首的主和派则认为法国已经彻底战败,应当尽快停战求和,以免在国内引起社会革命。面对双方的争论,达尔朗在表面上表示,不管发生什么情况,他都决心率领海军继续战斗下去。他告诉众议院议长爱德华·赫里欧说,如果贝当和魏刚真的要签订一个停战协定,那么他就要率领舰队离开(法国)。[5](P25)但实际上,这位野心勃勃、自私自利而又非常能干的海军上将却一直在窥视着法国政局的变化,以便见风使舵,把手中的赌注押到对自己最有利的一方。为了从军事上搞垮雷诺政府,尽快按自己的意图实现停战,贝当在6月12日与达尔朗进行了一次密谈。他告诉达尔朗,他讨厌政府在停战问题上摇摆不定,法国的政体亟待改革,将来有可能成立一种执政府,“他设想达尔朗本人将是它的首席执政官”[6](P155)。这一充满诱惑力的许诺让达尔朗为之怦然心动。从此,他便把自己的政治命运与贝当元帅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而法国便再也不能指望依靠这位海军司令和他的舰队在海外坚持战斗了。经过几天的明争暗斗,主和派的势力越来越大。6月15日下午,在内阁会议上,贝当以辞职相要挟,魏刚也大吵大闹,拒不执行雷诺让陆军出面投降的命令。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达尔朗突然变节,公开倒向贝当元帅一边。达尔朗的背叛使雷诺大为震惊,同时也使法国政府移兵海外坚持抵抗的计划化为泡影。面对这三位军事领袖的联合,雷诺束手无策,甚至无力解除他们的职务。[5](P25)。6月16日晚,陷于孤立的雷诺不得不辞去政府总理职务,贝当在勒布伦总统的授权下连夜组成新政府。达尔朗出任新政府的海军部长。6月17日,贝当政府迫不及待的通过西班牙政府开始向德国探寻“议和条件”,同时向法国军队下达了“停止战斗”的命令。 当法军节节败退、法国政府开始考虑停战之时,英美两国为了防止法国海军舰队落入德国手中也展开了紧张的外交斡旋。美国政府从1940年5月底就对法国的战事深感忧虑。当罗斯福总统在5月26日获悉巴黎可能在10天内被占领时,他敦促雷诺要确保法国舰队的安全,希望法国政府拒绝德国人提出的任何以法国舰队投降为条件的诱惑性建议,把整个舰队转移到安全地方去,并指出,“从法国的前途来说,保存舰队是生死攸关的”[7](P110)。6月10日和13日,罗斯福两次收到雷诺发来的求救电报,他在给雷诺复电时,“心中主要惦念的是法国舰队以及将来如何使用它的问题”[8](P48)。英国人对法国舰队也是忧心忡忡。6月12日,丘吉尔在布里阿尔法军最高统帅部商讨作战问题时,曾把达尔朗请到一旁,单独对他说:“达尔朗,你千万别让他们(指德国人)拿到法国舰队啊!”达尔朗庄严地承诺,他绝不会那样做,那是违背法国海军的传统和荣誉的。他的最后手段是将舰队送到加拿大。6月14日,已无力坚持抵抗的雷诺致函英国政府,要求正式解除法国在1940年3月28日签订的英法协定中所承担的义务。根据这一协定,英法两国除非一致同意,否则绝不能单独与德国媾和或停战。6月16日下午,英国政府连续两次致电法国政府,指出英法协定涉及到法国的荣誉,“假定,也只是假定,法国舰队在谈判期间立即驶往英国的港口”的前提下,英国才完全同意法国政府为获悉在法国停战的条件而进行的探询。[4](P299)但是,却没有收到雷诺总理以及新上台的贝当政府的答复。与此同时,丘吉尔还给贝当元帅和魏刚将军发了一封私人电报,希望这两位在两次对德大战中的战友“决不会把优秀的法国舰队交给敌人,从而损害他们的盟国”,并呼吁法国舰队“载着未来的希望和法国的荣誉开往英国或美国港口以保障它的安全”。[4](P315)为了寻求法国友人的支持,丘吉尔又派遣3名政府高级官员前往法国磋商。6月19日,他们和贝当政府的新阁员进行了种种可能的接触,但只获得了一些口头上的保证。 贝当政府开始向德国人正式探询停战条款后,美国政府施加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尽管贝当元帅和达尔朗信誓旦旦的保证决不把法国舰队交给德国,但美国政府仍将信将疑。美国驻法外交官比德尔奉命去见达尔朗,严辞厉色地说,必须立即将舰队隐蔽起来,“如果法国政府出于疏忽或故意让德国人夺走法国舰队,甚至通过突然袭击的手段夺走,那将是法美友谊的终结”。达尔朗毫不含糊的回答:“根本不存在这样的问题”。[7](P111)当时贝当政府正忙于退出战争,所以把求和停战当成燃眉之急。他们担心,如果法国舰队开往英国港口,德国和意大利就会占领法国全境乃至夺取法属北非。在这种情况下,法国舰队便成为贝当政府在德国人面前抬高身份的筹码。虽然贝当政府向英美两国作出了保证,但却没有一舰法国军舰因此而驶离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