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向西部进军”的历史经验

作 者:

作者简介:
周世秀,湖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武汉 430062

原文出处:
世界历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01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巴西国土面积85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居第五位的幅员大国, 也是西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巴西原为葡萄牙的殖民地。19世纪初叶取得独立后,在咖啡种植业和出口贸易蓬勃发展的基础上,于上个世纪之交建立起相当规模的近代工业。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巴西这种依附性明显的不发达国家。在惨痛的教训面前,巴西经济民族主义空前高涨,并从此步入自主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征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西的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经过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经济奇迹”,巴西已成为在西方世界居第8 位的经济大国。“巴西的发展进步,使它有机会成为第一批跨越分隔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鸿沟的重要国家之一。”(注:史蒂芬·H.罗博克:《巴西发展讨论》(Stefan H.Robock,O Desenvolvimento BrasileiroemDebate),里约热内卢1977年版,第23页。)但是,如同世界上其他国土广袤、人口分布不均的发展中国家一样,巴西在其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一直被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困扰。这也是阻碍巴西至今未能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的重要原因之一。巴西政府为平衡地区经济、促进全国协调发展,曾采取过很多措施,其中“向西部进军”即是为开发落后地区而进行的一种长期、巨大的努力。比起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作为,巴西“向西部进军”的经验和教训,更值得发展中国家研究借鉴。

      一

      巴西素称“南美洲的巨人”,东西宽4319.4公里,南北长4394.7公里,境内地形多样,气候各异。“虽然这个国家大部分地处热带,但由于信风、雨量、距离海洋的远近和海拔高度的差别等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了气候从热带到温带的多样化。”(注:史蒂芬·H.罗博克:《巴西发展讨论》,第30页。)巴西的行政区划现为26个州和一个联邦区(即首都巴西利亚)。根据巴西权威机构巴西地理与统计研究所的习惯划分,上述行政区域分属于北部、东北部、东南部、南部和中西部5 个自然经济区,巴西的地区发展计划一般都是按照这 5个自然经济区而制订的。长期以来,巴西各个自然经济区的发展很不平衡。由于历史、地理、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人口和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带,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因此,东南部和南部相当发达,中西部和其他地区比较落后。最发达的地方与最落后的地方相差悬殊,形成了学者们所说的“两个巴西”现象。“工业主要集中在国内东南部和南部,那里的农业也最富饶,生活水平相当于南欧。亚马孙、西部和东北部这些地区没有什么工业,农业落后,社会也是因循守旧的。巴西的这些广大地区仍属于不发达世界。”(注:洛哈德·布莱克莫尔:《拉丁美洲地理透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第 342页。)关于巴西东北部的情况,拙文《巴西现代化进程中的地区经济差距和南方分离运动》(见《世界历史》1994年第2期)已有一些介绍, 本文将主要对中西部和亚马孙地区的情况作些介绍和分析。巴西的经济开发史表明,从殖民地时代起,巴西是从包括东北部在内的东部沿海地带逐步向西开拓的。因此,从宏观上看,对应于东部沿海地带,中西部和亚马孙地区可统称为巴西的西部

      巴西中西部包括戈亚斯州、马托格罗索州、南马托格罗索州和联邦区,面积为161.2万平方公里,加上1988 年从戈亚斯州划分出去的托坎廷斯州,历史上中西部的面积为189万平方公里, 约占巴西全国面积的22%。亚马孙地区现由9个州组成,如果不算托坎廷斯州, 亚马孙地区的面积为379万平方公里,约占巴西全国面积的42%。两项相加, 巴西西部约占全国面积的64%。西部资源极其丰富,巴西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的矿藏如铁、锰、锡、铝土、镍以及黄金等,大多储藏在西部地区。如储量达一亿吨,居世界第一的锰矿,主要产地就在西部的马托格罗索州和阿马帕州。巴西已探明的铁矿储量为800亿吨,居世界第二位, 西部帕拉州的卡拉雅斯铁矿就占180亿吨,而且是品位高达65 %以上的富铁矿。另有 150亿吨的铁矿也储藏在西部的马托格罗索州。西部的亚马孙是世界最大的内陆林区,木材储藏量约占世界的一半。除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外,还有宜于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的183万平方公里的稀树草原。 西部也是巴西的能源宝库,除亚马孙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外,西部江河纵横,水流湍急,发电潜能为一亿千瓦。

      然而,与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相比,西部的社会经济发展非常落后。那里人烟稀少,很多地区长期处于原始状况,生产力低下,文盲比例高,生活标准低,与巴西沿海地区形成鲜明对照。其原因,主要是巴西从殖民地时期便形成了不利于全面发展的单一经济模式,独立建国后又长期依赖东南部的咖啡种殖业和出口加工业,造成了巴西地区间的“经济孤岛”现象,阻碍着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在这种经济模式下形成的巴西统治阶级只注重对东南部咖啡产地和畜牧业的投资和建设,而对西部的落后状况漠不关心,使国内严重的地区经济不平衡愈演愈烈。“巴西各地区收入上的差距源自久远的殖民地时期,由于咖啡经济的膨胀及其造成的当地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这种差距越来越大。”(注:米塞亚·布埃斯库:《巴西经济演进》(Mircea Buescu,EvolucaoEconomica Do Brasil),里约热内卢1974年版,第184页。)到20世纪初叶,巴西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差距已非常悬殊。1920年,从埃斯皮里托到南里约格朗德的东南沿海地区已占全国工业的85.2 %, 能源生产的85%和生产总值的84.8%。1928年,东南沿海八洲的面积为全国的23%,却占全国人口的67.7%,铁路的74.7%,工业的84.8%,出口农业产品的77.1%。与此相比,占国土面积64%的西部,其产值长期仅占巴西国内生产总值的5 %左右(注:米塞亚·布埃斯库:《巴西经济演进》,第184页。)。上述数字从整体上反映出地区间巨大的经济差距, 它成了阻碍巴西整体发展的一个尖锐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