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自然地理条件与封建经济发展特征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广翔(1957—),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历史学博士;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吉林长春 130012; 刘文山(1961—),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吉林长春 130012;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吉林长春130012

原文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土壤和气候是制约农业生产最稳定的因素。俄国农业生产从古至今一直受到不利的自然气候因素的困扰,俄国大部分地区农业最重要的特点是劳动季节极为短暂,而西欧农业生产时间则很充裕。俄国各种矿产资源明显优越于西欧国家,但由于经济和社会制度落后于西欧,却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煤、化学制品、钢和亚麻制品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地理环境,19世纪中期以前,俄国路况差,畜力车运行缓慢,运输业长期由水路唱主角,而水路因冬天封冻和存在枯水期,影响了物流畅通,工农业产品间难以交易。凡此种种自然因素,不能不影响到俄国封建经济的正常发展。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01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51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00)06—0050—06

      十月革命后,苏联史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成为正统学说,贵族和资产阶级史学受到了批判和摒弃,到30年代中期其影响逐渐减弱直至完全消失,史学研究中教条主义猖獗。直到80年代中期,苏联历史编纂学最常用、最普及的术语就是“斗争”一词,由此俄国革命史、革命运动史、阶级斗争史和政党斗争史、苏共历史成为苏联史学研究的主线。30年代苏联官方出版物以严肃的口吻指出,地理因素影响民族和国家发展性质、速度的观点,是资产阶级科学的产物,从根本上是不可信的。从而导致苏联史学家长期无人涉足地理环境对经济、社会和文化影响的研究,至今不清楚自然——气候因素对基本生产者——农民,最终对社会和国家影响的具体的经济机制问题。只是近20年来,苏联史学家才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成果突出者首推勒·夫·杜洛夫和勒·夫·米洛夫。本文主要依据他们的最新成果,探讨自然地理条件对俄国封建时期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及工业生产的影响。不当之处,还望同行指正。

      一、东欧自然地理条件及特点

      从欧洲地图上不难发现俄国自然地理条件的重要特点。首先,俄国地域辽阔,从15世纪末起,它就是欧洲最大的国家。其次,欧洲海岸线曲折绵长,岛屿和半岛占欧洲面积的34%,但多分布在西欧,与欧洲其它部分相比,大陆性是东欧的特征。欧洲多数国家有出海口和很大部分海岸线,但直到19世纪中期前,俄国所靠近的海洋不利于与主要商路发生联系。寒冷的北冰洋极不利于海上航行。黑海是内海,与最活跃的海上通道相隔甚远。此外,直到18世纪20年代和18世纪末期,俄国才先后打通波罗的海和黑海的出海口。

      东欧平原或俄国平原几乎占欧洲全部土地的一半,地势平坦,海拔在200米以下,丘陵地带的绝对高度不超过370米,只是边远地区有一些山。西欧的地势则是另一种样子,山地、平原和丘陵交替出现。在很多欧洲国家,岛屿和港湾使相对狭小的空间里地形反差强烈,希腊和意大利的情况尤为明显。

      几乎整个欧洲都处在温带。欧俄大部分地区夏天温度在零上15°(阿尔罕格尔斯克)到20°(波尔塔瓦)之间。西欧夏天温度接近东欧,但东西欧冬季温度相差很大。西欧一些国家首都1月份平均气温:雅典9℃、马德里4℃、伦敦3℃、巴黎2℃、柏林-1℃、维也纳-2℃。在俄国,诸如利沃夫、基辅、明斯克、顿河罗斯托夫等城市,温度为- 8℃到-4℃之间,彼得堡、莫斯科、沃洛涅什、伏尔加格勒的温度在- 8℃到-12℃之间,而阿尔罕格尔斯克、察里津、彼尔姆、古比雪夫气温更低些。显然,西欧1月份气温比东欧平均高 10℃。冬季气温差异还导致一个重要差异:西欧靠近海洋的国家完全没有积雪,而欧俄积雪从 3—4个月(基辅、伏尔加格勒)到6—7个月(彼得堡、阿尔罕格尔斯克、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不等。西欧国家的春秋温暖且时间长,有利于农业生产。东欧降水多集中在夏季。俄国平原降水较均匀,年降水量多为500—600毫米,南部和西南部为300—400毫米,里海低地甚至不足 200毫米。东欧的东南部因远离海洋,一年当中温暖时期常常滴水未下,个别情况下这种旱情还会蔓延到东欧中部。

      东欧有7条长度在1000公里以上的大河,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其流域面积占欧洲面积的12%。西欧长度在1000公里以上的大河有5条。水文学家认为东欧河流是“俄式”河流,即源于雨水和雪水, 但以雪水为主,春天因积雪融化河水流量猛增,春汛开始,夏末河水变浅。据19世纪的资料,莫斯科河的流量春天比平水期高100倍, 伏尔加河的春汛也来势迅猛。俄国河流多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稳,弯道多,结冰期从2个月到7个月不等。西欧河流雪水比重小,常常接近于零,通常年份不结冰,发源于山上的河流流速较快。

      从土壤表层来看,欧俄地区分为两部分,喀山—下诺夫哥罗德—卡卢加—基辅—卢茨克一线是两部分的分界线。简单地说,北纬60°以北地区土壤很差,主要是冻土带、沼泽、灰化土,其中俄国平原北部沼泽占这里全部土地的20%—50%。北纬60°以南地区则是富有营养的草土——灰化土,其中有粘土或砂质粘土,收成不坏,这一地区土壤成分砂质土多于粘土和砂质粘土,沼泽地比重较大。南部地区大致包括中部黑土区、摩尔达维亚、乌克兰地区,这里的上等黑土异常肥沃,是俄国的粮仓。但在里海低地和与之毗邻的草原地区,砂土和盐碱土比重较大。

      封建时期的俄国矿物资源丰富,乌拉尔有藏量巨大的高品位的磁铁矿。俄国藏量丰富的有色金属主要分布在乌拉尔、阿尔泰、后贝加尔。西欧国家铜、锡、金、银开采业较发达,俄国金和白金储量、森林资源高于西欧国家。俄国的自然资源丝毫不比西欧国家逊色。

      二、自然气候因素与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的影响非常大,土壤和气候是制约农业生产最稳定的因素。俄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沼泽多、森林多、非宜种地多,宜耕地比例低。俄国地理位置偏北,大部分地区属寒冷而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无霜期短,加上严寒而漫长的冬季,限制了农作物及品种的选择。到19世纪中期,位于北纬66°的一些地方是俄国最北的农业居民点,只能种早熟的蔬菜和农作物,北纬55°以南地区可栽培喜温作物。无霜期短使农活集中,单位劳动时间强度增大。农业生产季节短,稍纵即逝,无暇精耕细作,靠粗放式经营维持简单再生产一直是俄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俄国农业生产从古至今一直受到不利的自然气候因素的干扰。俄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最重要的特点是劳动季节极为短暂。 劳动季节从4月中旬到9月中旬(新历从5月初到10月初),而在这种情况下积温又非特别高。当时西欧除12月和1月的其它时间均可从事各种农活[1]。农业生产条件如此巨大的差异,从根本上影响到东西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