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587(2000)04-0112-05 阿拉伯民族主义(注:关于民族主义的涵义,近来学术界有了新的解释,许多学者认为,民族主义不仅是一种理论和原则,也是运动与实践。长期以来,一些中外学者出于故意或疏漏,漠视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实践这一事实,带来对民族主义理解上的歧义。从历史上看,民族主义主要是一种运动。见马瑞映《民族主义:民族求存的庇护所》〔J 〕一文,载《世界民族》1998年第1期,第19页。 该文作者对民族主义的定义是:“民族主义是民族生存和发展中借助于民族意识和宗教等追求民族独立、发展的一种思想体系和运动。”)是阿拉伯人民在争取民族权利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主张振兴阿拉伯民族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运动。它产生于19世纪中后期,发展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及战后,影响到当代阿拉伯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各个方面。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存在简单化倾向,本文拟对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发展演变作一全面分析,以期补苴罅漏,抛砖引玉。 一、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的出现和萌芽(20世纪之前) 阿拉伯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其社会背景相当久远。阿拉伯民族主义是阿拉伯人意识发展的结果。“这一意识迸发在1400年前,在阿拉伯历史的进程中得到发展,并于现时代完成自我认识”,(注:参阅张国伟《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历史根源》〔J〕一文,载《阿拉伯世界》1990年第3期。)这就是现代阿拉伯民族主义意识。 但它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则产生于19世纪中后期。 19世纪中后期,奥斯曼帝国国势日衰,在西方列强包围、渗透、分割下日暮途穷,开始分崩离析,但帝国仍统治着幅员辽阔的阿拉伯地区。阿拉伯知识分子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开始揭露帝国的腐败,要求改革,探索振兴阿拉伯民族的道路。在贾马勒丁·阿富汗尼、穆罕默德·阿卜杜胡和穆罕默德·拉希德·里扎等人倡导早期伊斯兰复兴主义的同时,早期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潮开始出现,以反对奥斯曼帝国,要求改革为特点。这一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阿卜杜·拉赫曼·卡瓦基比(1848~1820年),其代表作《专制本性与奴役根源》和《城市之母》系统阐述了他的思想。他在书中深刻揭露了奥斯曼帝国的种种腐败现象,强调奥斯曼专制统治导致伊斯兰社会贫富悬殊;认为阿拉伯与伊斯兰之间有着天然的有机联系,伊斯兰改革必须依靠阿拉伯人;号召建立阿拉伯帝国取代奥斯曼帝国。其核心是建立一个统一强大的阿拉伯国家。二是黎巴嫩人纳西夫·亚兹基(1800~1871年)及布特鲁斯·布斯塔尼(1819年~?)。他们提出“从信仰爱祖国”的口号,并于1848年在贝鲁特创办阿拉伯世界最早的文化社团“文化与科学协会”,提倡科学和自由,对宣传泛阿拉伯民族主义颇具感召力。他们的思想中包含了将统一阿拉伯与热爱具体的阿拉伯地区相联系的内容。1878年,贝鲁特出现阿拉伯地区第一个政治团体“贝鲁特协会”,它号召人民起来革命,反对奥斯曼统治。三是埃及人艾哈迈德·奥拉比,他于1879年创建阿拉伯地区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祖国党”,号召埃及人民起来反对英法殖民主义,反对奥斯曼总督,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这一口号标志着早期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出现了新的涵义,即阿拉伯民族振兴必须首先从谋求阿拉伯具体地区的解放做起。在早期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的引导下,阿拉伯各地人民纷纷起来反抗奥斯曼统治,反抗开始入侵的英法殖民主义势力。 二、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与理论的形成(一战前后到二战前后)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风起云涌。1908~1909年青年土耳其党革命,推翻了苏丹哈米德二世的专制统治,恢复了1876年宪法,建立了君主立宪政府。它唤醒了帝国境内阿拉伯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族主义意识,要求废除民族压迫,实现民族平等和改善政治经济地位的民族解放运动骤然兴起。青年土耳其党人掌权后,受教育的阿拉伯青年先后建立了许多民族主义组织, 如1909 年成立的“青年阿拉伯党”,1912年在开罗成立的“地方分权党”,1913年底成立的“盟约会社”(法赫德)、在巴黎成立的“阿拉伯祖国同盟”等组织。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前成立的许多民族主义组织猛烈地抨击青年土耳其党。由于阿拉伯人对把他们的土地卷入战争极为不满,一些阿拉伯民族主义领导人开始寻找脱离帝国而独立的途径,甚至不惜寻找外国的帮助。土耳其政府加入德奥一方作战,引起了英国对土耳其政策的变化。英国的战略要地多在阿拉伯省份。为了打败德国,瓦解奥斯曼帝国,保卫它在中东的巨大利益,英国便鼓动阿拉伯世界最大、最有势力的哈希姆家族(注:哈希姆家族是伊斯兰教祖穆罕默德的嫡系后裔,因此是伊斯兰教最尊贵的家族。他们是从伊斯兰教祖的女儿法蒂玛和他的丈夫阿里那里沿袭下来的。阿拉伯人对哈希姆家族怀着极大的尊重之情,把他们看作伊斯兰圣地的保护人。)的领袖、麦加的伊斯兰教长谢里夫·侯赛因起来反对奥斯曼帝国,配合英国的战略。为了报答哈希姆家族的合作,英国答应战争胜利后在奥斯曼境内建立一个独立的阿拉伯国家,由侯赛因和他的儿子们担任领袖。侯赛因要求英国承认一个北以默西纳和埃达纳为界,东以波斯为界,南以印度洋为界,西以红海、地中海到默西纳为界的独立的阿拉伯王国(注:参阅国际关系研究所编《巴勒斯坦问题参考资料》〔M〕,世界知识出版社,1960年版,第3~ 4页。)。于是在1916年6月,侯赛因率领他的三个儿子阿里、 阿卜杜拉和费萨尔以及1万多名贝杜因人举行了起义, 从奥斯曼手中夺取了麦加和亚喀巴,其三子费萨尔的部队攻进了大马士革,解放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结束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战争对英国人来说是胜利结束了,但诺言却未付诸实施。1920 年4月圣勒摩国际会议打破了他们实现独立的梦想。在这次会议上,英国取得了对巴勒斯坦、伊拉克和外约旦的委任统治权,法国取得了对叙利亚、黎巴嫩的委任统治权。民族主义者的迷梦被严酷的现实击得粉碎。然而,要求英法撤走,要求独立、统一的反殖反帝斗争在阿拉伯地区从20年代到40年代持续不断。这种爱国热情和要求独立统一的愿望首先在知识分子身上反映出来,形成了一股政治思潮,被西方称之为“泛阿拉伯主义”。这股思潮在20~30年代先以巴格达为中心,40年代,尤其是二战后以大马士革为中心。一批阿拉伯民族主义政治家,借鉴欧洲近代民族理论,结合阿拉伯人的处境和民族统一、自强的愿望,将它发展为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