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89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00)06-0095-05 陋俗文化是特定时期内体现于生活惯制上的、并为传统人伦文化所认同的文化糟粕,是由陋俗所映衬的传统人伦文化中的负面价值和传统人伦文化所铸成的陋俗这不可分割的本质与现象所构成的统一体。陋俗文化与传统人伦文化不同,传统人伦文化不必非得具备陋俗事象不可,但陋俗文化必须具备陋俗事象;陋俗文化又与陋俗不同,陋俗不必非得被传统人伦文化认同,但陋俗文化必须得到某些传统人伦文化的认同。陋俗文化中的本质与现象绝不能分割,两者缺一不可。 近代中国陋俗文化是指在中国近代社会发挥着文化糟粕功能的,体现于生活惯制上的,并为传统人伦文化所认同的习俗文化。近代中国陋俗文化的嬗变是近代社会特定历史条件决定的。对这些历史条件进行考察,主要包括如下方面:落后受侮的基本国情;进化论学说的传播与吸收;开通民智的文化氛围;新文化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影响等。这些因素之间并非彼此孤立,而是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落后受侮的基本国情是根本原因;要拯救落后受侮的祖国,就要运用一种思想理论去寻找救国救民的出路,于是时人选择了进化论,而这种理论的传播和吸收则成为变革陋俗文化的思想武器;在进化论指导下,人们打出“开通民智”的大旗,以“开通民智”为宗旨的广泛宣传构成了近代陋俗文化变革的文化环境;而开通民智的直接后果是观念形态发生变化,新的文化价值观正是陋俗文化嬗变的至关重要的思想基础。近代中国陋俗文化变化的实质是围绕着救国这个既定目标展开的。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衰败之时,人们为拯救垂危的祖国而奋起,各种历史因素的相互作用,使这个社会呈现出大动荡的面貌。在大动荡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作为一个比较具体的社会文化领域——陋俗文化也将随着时代而变化。近代中国陋俗文化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婚姻文化、家庭文化、妇女文化及其“性伦”文化上。 1.关于婚姻文化。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婚姻生活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适合于自己生活状况的婚姻俗制,它包含着富有民族特色的婚姻观念、婚姻行为、婚姻礼仪等诸多范畴和模式。站在近代时空的定位上对中国传统婚姻俗制进行考察,其陋俗特征表现在传统婚姻的无自主性、买卖性、抑女性、承嗣性、繁缛性上。近代婚姻文化的变革自然体现于对传统婚姻陋俗特征的否定上。 太平天国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为了军事生活和夺取国家政权的特殊需要,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及基督教文化影响的无序掺和,使其内部形成了显为牴牾和不规则的婚姻状态,诸如拆散夫妻与恢复夫妻生活;多妻与一夫一妇;官媒婚与自由婚;与传统习俗相悖的婚姻礼仪形式等。太平天国婚姻情态表现出鲜明的前后迥异和上下迥异的特征。太平天国的婚姻制度有创新但少批判,既合理又不合理。太平天国这种异于传统并具一定进步意义,但又未对封建婚姻陋俗作过系统、理性的批判和改造的婚姻状况并不代表近代中国封建婚姻陋俗的真正变革。 站在资产阶级文化高度对中国传统婚姻陋俗进行自觉文化批判是从维新派开始的。其时中国的经济、政治变革是促使维新派产生新式婚姻观的根本原因,而赴欧美的国人对异域婚姻风情的直接见闻、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介绍西方婚姻观、西方婚姻文化的理论形态对国人价值观的影响均构成维新派婚姻观形成的文化渊源。维新派批判封建婚姻的无自主性、夫妻不平等、守寡、早婚、童养媳等,主张婚姻自主,离异自由、婚礼从简,聘礼俭省等。维新时期极少数的先觉女性控诉了封建礼数对妇女的摧残,勇敢提出婚姻自主的主张;维新派领袖康有为还设计了一套未来社会的婚姻法则。维新派以自主为原则、以情志为媒介、追求个人人生幸福的婚姻观达到了19世纪中国进步婚姻观的最高水平。 清末民初,婚俗变革与国家社会的变革紧密相联。如果说维新时期对封建婚姻陋俗的批判主要集中于维新变法的几位领袖这些“前识者”身上,那么到清末民初,这支批判的队伍已经扩展为一大批知识分子的群体。如果说维新时期的“前识者”还不是改造婚姻陋俗的躬行者,那么清末民初,先进的仁人志士已经成为提倡婚俗改革并以身作则的典范。如果说从整体的角度看,维新时期的“前识者”对传统婚姻陋俗文化还不能进行系统、全面和深刻地理性批判,那么清末民初的有识之士可谓做到了这一点。清末民初进步知识分子提出了与之批判内容完全对立的婚姻主张,诸如婚姻自由、晚婚、废除买卖婚、主张商定婚等。清末民初婚姻习俗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自由婚与同意婚;出现了离婚与再醮现象;开始注重婚姻法规和婚姻契约;婚姻礼仪和服饰发生了变化;婚俗删繁就简以求节俭;婚姻媒介方式有了增新。清末民初婚姻变化是不平衡的,包括地域上、人的不同层次以及婚俗新旧掺和的不平衡。清末民初为近代中国婚姻陋俗发生变化的开端。 五四运动迎来了婚姻变革的新时代。造成这个新时代的因素有:近代以来婚俗变革的延续与深入;新文化运动的深刻影响;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和先进青年的表率作用等。五四时期婚俗变革的特征为:婚姻观念变革的广泛性与深刻性;婚姻观念变革的冲突性;婚姻观念变革的偏激性。婚姻变革具体表现为:废除封建婚俗的形式与解约;离家出走与以智抗争;自由结婚与自由离婚等。五四时期婚姻习俗虽然发生了明显变化,但仍存在一些戕害女性的问题,反映了婚俗变革过程的曲折复杂和历史局限性。 2.关于家庭文化。研究家庭文化离不开探讨传统家族文化。中国传统家族文化是相对于家族制度而言的,是家族制度的深层状态,并呈现表象与本质两方面的特征。表象特征包括结构特征、族权特征、经济特征、教育特征、宗法特征等。这些表象特征之间并非彼此孤立,而是相互制约、互为条件、互为依存的。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本质特征又有优劣之分。优质特征表现为端正风气、互助精神、敬老养老、和平共处;而劣质特征则表现为依赖懒惰、封建保守、专制野蛮、亲疏有别、狭隘自私、等级严格、无独立自由。